作茧自缚的故事从小耳濡目染。殊不知,我们大多数人就是那个被束缚在亲自编织的一个个茧中。
这些茧或是欲望,或是拥有的某件物品,或是影响我们判断力的一段关系,或是你当下正在做的工作。
人的欲望就是一个无底洞,永远不能被填满。或者满足了这种欲望,又有一种新的欲望会来缠绕你,使得你无法摆脱,无法找到出口。
我们总是被拥有的物品所困扰,害怕失去它,担心它被损坏,或者付出大量的时间在它身上而身心疲惫。
社交带来的便利在很大程度上也束缚了我们向往自由的思想和脚步。我们害怕独处,我们害怕孤独,我们害怕一个人。
每天朝九晚五,没有激情,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只是因为这份收入能缓解生活的压力,这样的人比比皆是。996式的生活方式在许多沿海发达城市成了许多年轻人的被迫生活方式。不敢离职,又一天天将原有的生活的斗志消磨殆尽。
小时候,妈妈未雨绸缪,给我买新鞋时常常买大一号的鞋。然后垫上厚厚的鞋垫让我穿,后来脚长大一些就将厚鞋垫取掉让我穿,虽然仍然不合脚,却不敢跟妈妈说脚疼。妈妈以为买大一号的鞋至少能穿两年,却不知道脚长大的速度永远不是大一码就能赶上的。
未雨绸缪是件好事。但生活中的变化常常不是我们所能预料的。我们担忧未来,我们缅怀过去,我们害怕变化无常,也因此,被一个个由自己编织的枷锁一样的茧束缚的死死的,不得动弹。
著名的日本洪川大师在题匾额“第一义谛”时,一名凡事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弟子在旁边磨墨观看。大师每写一遍,弟子就会摇摇头表示没写好,直到大师写了第八十四次“第一义谛”时,弟子去了趟厕所。这是大师总算送了一口气,挥笔一口气写出第八十五次气势恢宏的“第一义谛”,弟子回来后赞叹不已。
可见,大师在写之前的八十四次“第一义谛”时,始终被严谨的弟子的意见束缚而不能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做什么事畏首畏尾,常常被旁人的各种声音所束缚,影响自己的判断力,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失去这种判断能力。
直到有一天,我们变得不再有棱角,不再有主见,变得麻木不仁,人云亦云……才想起要挣脱束缚,找回原来那个自己。
可是,所有的茧反复缠绕已久,想要挣脱已经是不可能了,只能任其继续束缚下去,如此沧桑度过一生。
罗曼罗兰在说:在你要战胜外来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自己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与堕落,只要你不断的自拔与自新。
破茧而出,或者继续享受束缚。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选择之后就要目标清晰,方向明确,破茧而出,努力活出所向往的生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