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一个理论模型:克里斯坦森的"颠覆式创新",“右上角牵引力”,用户需求随着时间在不断的提升,技术发展的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但是两者的速度差距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不断的拉大,性能过度效应慢慢的就会产生,中国的经济消费市场无论在线上和线下都非常大,就电商类平台的京东和淘宝貌似貌似离低端市场越来越远了,淘宝是用来逛的,啥都有买的;天猫商品品质高,相比淘宝整体来说;京东物流最nice,买3c必须京东,每次打开京东的App都是有明确的目的,京东可不是像淘宝一样可以逛着打法时间的,因为很多商品淘宝有京东不涉及。
这里先说下阿里巴巴,阿里针对线下商业提出了组合式创新,网民在淘宝店直接购买东西,核心四个字"多快好省";什么都能买是"多",菜鸟,多种物流对抗京东是"快",品牌入驻天猫商城是"好",聚划算是"省"。淘宝的崛起让后来线下的苏宁、国内、万达都措手不及,与此同时呢腾讯百度网易美团的线上似乎都被狠狠的压制在下面,在国内做到巨头的过程当中,淘宝似乎放弃了一部分市场就是:低端产品,因为口碑很重要,上市过后的淘宝一直都在打击低价低质的商品在淘宝上进行销售,08年的淘宝商城的上线,很多大品牌入驻,高端产品明显提升,也就是现在的天猫。右上角牵引力一直带着阿里和京东不断的升级,产品升级、客单价提高、用户一直在升级,那么问题来了。没有升级的用户,就是想买便宜商品的用户怎么办?谁来服务这个群体。 拼多多出现了。
同样的拼多多也有自己的组合式创新。
1.新需求:低消人群。2:新供给:低端供应量。3:微信拼团
拼多多的主要人群是:"五环之外",也是拼多多的核心逻辑,与其说淘宝和京东关注的是不断升级的用户,但不如说平多多完全换个角度切入,关注的是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这和快手、今日头条迅速成长的原因非常类似,把信息流的头条换成商品流就是拼多多,说个现实数据,2018年中国只有5%的人口每月到手的工资收入高于5000元,中国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只占总人口的3%。城市人均可支配消费不到2000元每月。巨大的贫富差距存在着,通常错误认知都源于不了解和不知道自己不了解。农村人口6.7亿。超过总人口的一半,这部分人群圈子相对封闭,关心的是生存和上老下小的生存,除此之外是消磨除开为生存而奔波之外的时间。自然不去关注品牌,对品牌都没什么概念,还记得自己高中的例子,自己想买阿迪运动鞋,爸妈说这品牌有什么特别的吗?说到底就是不了解也没心思了解,之前说的低端市场其实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是带着偏见而产生的一个词汇,拼多多觉得这就是现在的大众市场,淘宝2017年双11当天营业额1600多亿,多么振奋人心的数字,想想其中有多少是中国5环意外的人群来消费的,准确的数据比例只有阿里的运营最清楚。
第二点是低端供应链,淘宝和京东打假赶走的商家去哪里生存?转行吗?当然不是,平多多很好的接纳了他们,商品质量不高,价格自然很低,很多供应链商家就是当地工厂,厂家直销,没有中间商转差价,还记得小时候厂家直销的活动在小镇里特别受欢迎,因为大家喜欢,深深的喜欢,这么多年,还是这么需求。之前是线下搭舞台配销售,现在是拼多多做分享任务领取红包,再以极低的价格买到商品,而且包邮,给买商品的人一种快感!
第三点是微信平团,大家都知道国内日活最大的App是微信,微信对拼多多的导流让拼多多最后一个飞轮转起来了,形成自己的"飞轮效应"。引用黄峥的一句话:”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用上厨房纸“。
智能手机出货量在一二线城市已经停滞增长了,这就知道导致一二线的App电商流量遭遇流量极限点,但是在四无线城市还有增长机会。微信是屏蔽淘宝连接的,社交电商领域没有给阿里一点机会。
拼多多用户体验的单一要素最大化:单品拼团购物,注意拼多多是没有购物车功能的,专注于单品,然后分享,达到设定人数就发货。
到2018年,拼多多用户3.4亿,订单量超过京东。这才是创立的第三年!未来怎么走?怎么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