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你这几年都没什么斗志。”
“我准备开始研究佛法。”
“天哪,你人生才到哪里,就开始放弃努力?”
“多少人一生潜心研究佛法,过着安逸清静的生活,那些事业最终做到非常成功的人,不也转而开始信佛的吗”
“那能一样吗?人家是经历过大风大浪,阅历无数波澜,,最终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然后才又回归宁静,你这还没开始努力就想直接进入安逸状态,就像一个在井里安逸,一个在天上安逸一样,你看不到人家能看到的壮阔人生。”
现在很多人反对人们用鸡汤激励大家去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且直接抛出例子,谁谁谁放弃了当下的事业,直接投入修身养性的安逸生活状态,这也是一种人生云云,我想文章写作者多数是为了找一个新颖的立题,博取关注。人这一生,前半段的攀爬磨砺,每一步,都必不可少。那些一毕业就逃离社会竞争躲去小镇上开咖啡馆的人,有几个最后不是由于资金紧张关门大吉?
有些人说不追求世俗的成功,是因为他们追求比世俗的成功更高的境界,先完成世俗的成功,然后,功成身退,从此基点出发,用更丰富饱满的人生状态去迎接更宽广壮阔的人生;
还有另一些人不追求世俗的成功,是因为他们直接放弃了自己,借机会给自己找了个懒惰的借口而已。
很多人觉得老子的逍遥游是教人们安逸逍遥的,我对老子略知一二而已,但我觉得老子一定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想要逍遥而游,绝不是像那些小鸠一样,对眼前的一切感到满足、自我陶醉,便认为是逍遥。逍遥的境界,其最终固然是无待的,无待的真义,不是流于虚无,而是把有待加以净化、升华,因此要达到逍遥的功夫,仍然必须从有待做起。只是有待而不拘限于有待,最后才能把有待化为无待。而无几、无功、无名的功夫,也是必须有己而后可以无己,无己而后可以见真己;有功而后可以无功、无功而后可以成大功;有名而后可以无名,无名而后可以得实名。
这种完整的过程可以用老子《寓言》中的一段话来概括:
“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
我的理解是:刚来到这个世界上,血气方刚,横冲直撞,个性强烈,然后碰壁多了就慢慢的被磨去棱角,顺从世俗规则了,这时候沉下心来做事,发现明白了很多事情,千差万别一时通,在加上自己的努力,这时候慢慢积累了知识技能方法论,财富或者世俗成功自然就来了。可是,人生如果仅仅止步于“五年而来”的境界,即所谓主流价值观所推崇的功成名就,仅仅捂着财富不舍放手,心被束缚,那么,你就看不到未来的“鬼入”、“天成”甚至“大妙”的壮阔人生。
用最世俗的话来概括后半段的状态,那就是:千金在手,而我另有其他高兴之事。
何况,
你连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都没有达到呢,先得千金,再说其它吧,千金并不单纯指的是金钱,因为在千金到来的路上,各种磨砺也会让你收获强大的精神财富。
当然,自己的人生,自己过,自己去体会每一次放弃后的艰难或达成后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