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部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宣发说是小成本席卷东南亚的亲情片,本来看之前并没有报相关的期待,因为这几年所谓花钱在电影院看的电影都过于失望了,可是电影看完之后都给与了人深深的后劲:亲情刀刀人的时候,难受又深刻。
故事的情节其实很简单,生病的姥姥以及我们能想得到的所有事情,外孙一开始抱有目的的接近其实也是怀疑自己这样是不是对的,所以为后来的转折有个相对顺其自热的过渡,整个片子看下来只有对姥姥以及妈妈这样的女性角色的满满的心疼,以及男主作为小辈以第三者看到的视野无奈的心寒。在东亚多孩家庭里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个问题就是无解的难题,对于母亲来说,也许一开始都是爱孩子的,只是随着生活重压的增加,还有东亚传宗接代的枷锁让心中的天平就不自然而然的倾向于她要去心疼的小儿子。
电影里好几个场景,春节后满满一冰箱的剩菜要怎么吃的完呀,早早换上好看的衣服在门口拄着拐杖在门口等着儿孙过来那种期待的神情,化疗后光着头拄着拐杖在门口期盼着儿孙过来的落寞的神情,被哥哥拒绝后那种失望的心疼,素人老奶奶真的演的太好了,一下子拉回了家中那个亲切地老人家的心疼,老人需要的是子孙陪伴的时间,子孙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离最早心疼老人家的初心也越来越远,到了最后就慢慢忽视掉了那个最早爱我们的老人。
片子不是什么大制作也不是什么宏大的场景,可是叙事的流畅,演员的演技的真诚,感情的流露就真的好好哭,亲情刀刀起人来最致命了,片子的最后,男主送灵指路的时候,既欣慰又难受,欣慰的事,姥姥的最后还是有心疼她的外孙,有记得她好的外孙有能欣慰让她走的外孙,最后的日子还是欣慰的,姥姥一直在做一个努力的母亲,一个努力的姥姥奶奶,可是东亚的女性角色真的要一碗水端平真的太难了,作为子女也是会贪心会计较的,父母跟子女之间永远没办法说到谁对谁错,谁在心中排序是第一还是第二的,所以这就是一笔糊涂账,东亚人常说养儿防老,可是养儿真的能防老吗,大部分前提下更多承担这样的责任和义务的是女儿,到头来什么也没有的也是女儿,只是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如影片里的母亲为了儿子身体健康信观音戒了20年牛肉,为了小儿子还赌债把房子留给了她,为了外孙开了存蓄账户,就是因为女儿清楚的看到了这些,又心疼自己的母亲才想着帮母亲分担辍学回来卖粥,当然母亲也是心疼女儿的,怕女儿跟自己一样过得不好,知道女儿调了夜班带她游泳的时候也担心女儿过于辛苦,只是的只是,如果男主没有去帮母亲承担照料外婆的角色,那么这件事就依然得是家中的女儿承担了,要顾小家,还要顾母亲,还要工作,没照顾好母亲还会怪自己谴责自己为什么那么没用,这就是东亚奴性不得不在承担的压力跟枷锁了,也是几十年后的姥姥的,遇到什么样的父母是一个开盲盒的事情,有什么样的子孙也是个开盲盒的事情,可能更何况人生也就是个随机开盲盒的事情。
只是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也不应该忘记了那个身高慢慢矮下去的,体重慢慢轻下去,步履慢慢缓慢地老人了,养老是这个社会无解的命题,可是真的不希望看到那么多老人的心酸,愿每一位老人都能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