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狭义的产品定义VS广义的产品定义
狭义的产品定义通常都是这样的,X是个什么东西,有a.b.c.....功能。例如. 狭义的开智的产品定义就是在线课程+App,Facebook是一个社交网站,那么广义的产品是什么?就涉及到 对产品的价值描述,按照不同的隐喻进行分级。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产品经理或者CEO自己对产品价值的描述层级就很不够,很多也停留在 工具层,也就是在描述这个产品是什么,干什么。这样的描述是的确是可行的,但是却非常boring,也很难打动用户,还需要非常艰难的手段才能把你产品的价值主张传递给用户。我们经常吐槽XX公司其实是辣鸡,只是靠讲故事的能力赚钱,问题是讲故事的能力是一个非常难也非常重要的的事情,人的故事能力是一种心理享赋,对于什么是故事、什么不是故事,人有着天然直觉,同时它又是一种社会共识,对于哪些被认可为故事,哪些不被认可为故事,在特定社会内存在着全民共同直觉,人的大脑天生是故事的接收器。
我们给用户设计产品,让他对产品有所感觉,让他明白产品怎么用,其实就是再对他讲故事。我们现在都在讲用户体验,什么是好的用户体验,其实核心就是让他一眼就明白这东西是什么和怎么用,而不是用冗长的说明书来实现这个过程。
人类大脑对故事的感知就是一个直觉性的东西,是一个不需要说明书的东西。那么广义的产品定义是什么呢?
产品的赖以生存的三个层次隐喻:1. 工具 2. 体验 3. 新世界的一部分
二、把产品当作故事来讲
- 根据经典的故事结构对应到产品上来:一个故事中必须有 角色(不是用户,因为用户在你的产品世界中是在玩角色扮演游戏)——用户画像
- 动机/目标(没有动机的角色绝对无法成为故事的主人公,故事的第一推动是主角的动机)——需求
- 事件(这里隐喻是 英雄之旅中 导师的神奇馈赠,引领主角进入一个新的世界)—— 功能
- 逆转(主角的状态必须有所变化,从武林小白到武林盟主,从迷茫焦虑到清晰坚定。还表现为从一个旧的平衡到一个新的平衡)——用户价值
我们用创作故事的结构来重新描述Facebook、开智这些产品,你会发现完全不一样。
Facebook: 你是一个优秀的青年,渴望认识朋友,赢得关注,但现实中的聚会显然不是你的强项,你比较理性所以临场发挥魅力有些欠缺,这样的场合你经常受挫而感到失落,于是你找到了Facebook ,一个简单清晰的社交世界——只需关注、分享、创作更新,就可以认识到无限的朋友,进入或者分享各自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只要准备充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受瞩目的社交明星。
开智: 你是一个异类,你更喜欢倾听内心的声音,对知识和自我提升有强烈的渴望,但并不受周边人的理解,一个人探索总感到孤独迷茫。偶然的机会,朋友的推荐,你来到了开智部落,一个求知爱智的终身学习共同体,你发现并不孤单,元科学、五大部落、同侪压力,求知之路从未如此清晰坚实,无数可能的自我正在前路等待发现。
美图秀秀:你是一个不够漂亮的姑娘,但是你也想展示自我,你也想像那些漂亮姑娘的一样被人称赞,从而获得满足感和虚荣心。但是在现实世界,变美太困难了,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花在护肤品、服饰、甚至整容上。于是,你发现了美图秀秀,用它处理照片,你可以一键美白,可以变成大长腿,可以瘦脸大眼,可以加美美的滤镜。你把自己最美的照片PO在社交网络上,你朋友圈点赞迅速增加,于是一分钱都不用花,你成为了你社交圈“最美的女王”。
三、产品方的价值主张
产品的价值主张又是什么东西呢?在《故事》和《你能写出好故事》这两本书中,都提到 故事的表层次冲突在于人和世界,而真正的冲突是人性内部的冲突,在产品中也是这样的,其实产品是很难改变人的,只不过提供了一个世界去放大自己的人性和偏好。产品的价值主张就是再提供你和自己和解的一种解决方案,而产品成功就在于大多数人们接受了你的这种解决方案。
- 例如同是社交产品, Facebook认为开放链接最重要 ,只要你开放和分享就能赢得更多朋友,而隐私不重要
- 例如同是电商产品,京东认为在线购物“快和好(质量)”最重要,淘宝认为“多和便宜”最重要
- 例如同是金融终端,wind和choice认为数据“多、全、准”最重要,文因互联认为“XXXXXX”最重要
就和创作一个故事一样,我选了“复仇”这个主题,我认为“君子复仇,十年不晚”,就串好情节把这个故事讲好让读者接收到这个价值主张,而不是在你耳边念100遍、1000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们都知道不能用说教式的把价值主张推给用户,回到产品上来就是通功能、交互各种过细节的把握和优先级的把握等让用户自己感知。
例如微信的价值主张是“在社交中接收信息的人最重要”,所以通过限制公众号发送消息频次,不跟风做“已读”消息提示,强调熟人关系、限制群成员数等手段来让用户感知。但是同作为SNS的微博认为“在社交中,(有钱的)发消息的人最重要”,所以微博有粉丝头条,有“关注了他的人也关注”功能,各种朋友推荐,各种热门,有1000种办法SPAM到你的信息流中,发消息的人需要感觉到自己被全世界关注。
参考书籍:
- 《故事 : 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 《故事的语法》
- 《你能写出好故事 : 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changelog
- 161021 云月创建
注释
本文来自于和开智友人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