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不哭就代表勇敢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昨天带着二宝去扎预防针,说来惭愧,大宝3岁了,二宝也半岁了,但这还是我这个爸爸第一次带孩子去防疫站。

防疫站的环境太嘈杂,伴随着孩子们打针后的阵阵哭声,我们身边的一个小宝宝,就是还在排队的时候,听到一声撕心裂肺的大哭后,也开始跟着哭起来。不过二宝表现不错,小眼睛滴溜溜的四处瞅个不停,我也正好顺着他的目光,观察起四周的家长和宝宝们。

一个唇红齿白的小男生,大约2~3岁的年纪,捂着胳膊不停的哭闹,旁边的妈妈不耐烦的在说教:“你都多大了,别哭了,给我憋回去,不够你丢人的。”

另一个小女宝,也就4~5个月大,也是疼的一抽一抽的,小眼泪连成线似的往外冒。抱着她的妈妈哄劝温柔了许多,嘴里不停的鼓励道:“宝宝别哭了,你要勇敢,学会坚强。”

当时的情况,我没机会感慨别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否正确,只求自己孩子不要哭闹,可是回家后慢慢咀嚼当时防疫站的情景,让我回想起老婆和我絮叨过的一件事。

那是之前老婆带着二宝扎预防针,不过大宝也跟去了。可能是孩子太小,对疼不太敏感,在针头扎入胳膊的同时,老婆逗了孩子一下,本来要咧嘴哭的二宝,一下笑出声来,针也就打完了。老婆顺带着教育大宝,你要坚强,要勇敢,看小弟弟打针都没哭,你也不要哭。大宝当时答应的好好的,但是下回轮到大宝打针的时候,她还是疼的哭起来。

原本我没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有什么不对,但是今天却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女儿为什么原本答应的好好的,但是打针时还是哭出来,是因为太小不重视承诺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孩子只是因为怕疼而已。疼痛是人的一种感觉,碰到这种感觉哭泣是人的自然反应。即便是成人,在疼痛达到一定程度后,也会忍不住哭泣的。所以当我们疼痛时,忍住不哭真的不代表坚强,这点对小孩子一样适用。我们家长,下意识的要求孩子不要哭泣,只不过是一种条件反射罢了。因为孩子哭泣,我们就会哄劝,这可是费时间费精力的事,提前和孩子讲好不哭泣,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了。

无论是什么原因,哭泣就好像就是犯错误一样,我们终究是剥夺了孩子哭泣的权利,但是哭泣不应该是小孩子正常的表现吗?痛了就要哭出来,为什么要强忍着?真正的勇敢不应该是即便知道会痛,会哭,也要坚持打针吗?

想到这里,我不禁一身冷汗,自己也曾教育孩子不要哭泣,亏我还曾写过《让孩子哭出来》这篇小文。

打针不哭,压抑自己的感受不叫真的勇敢,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该哭的时候就哭,该笑的时候就笑,但是该担负责任,承担义务时,哪怕明知道困难痛苦,也可以哭着坚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习得到一、心肺功能是一切的基础: 1、 最大摄氧量是衡量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男性需达到40,女性需达到36,低于...
    晓燕读财报阅读 2,875评论 0 1
  • 我打匡河畔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睡莲花的开落。 在美妙的静物画里和注视它的我 一棵乡土观念浓郁的植物,盛开在家...
    绿萝006阅读 3,247评论 7 8
  • 直到朱先生站在白鹿原上吟出“踏破白云千万重,仰天池上水溶溶。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这样的诗句,...
    西北子不语阅读 4,04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