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的定义
焦虑是指由于个体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是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恐惧、并伴有相应的生理与心理反应的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就像快乐、悲伤、愤怒一样,是对某种事或情境的自然情绪反应。
当人处在焦虑的状态的时候,会出现生理、心理、认知和行为方面的表现:如
①生理方面:心慌、气急、呼吸急促、头晕、胃部不适、腹泻、尿频等自主神经方面症状。
②情感方面:紧张不安、恐惧,程度从轻度的不安到哆嗦和惊恐等症状。
③行为方面:较轻者表现为坐立不安、搓手顿足、来回走动、惊叫、大声求救、僵住不动等行为。严重者可能采取回避危险情境或强迫行为来缓解或应对焦虑。
④认知方面表现:认为大难临头,强迫多虑,担心自己或家人受到伤害等。焦虑情绪一旦成为精神症状,便会给人带来痛苦,甚至妨碍社会功能。
在正常情况下,焦虑对于人们的生存具有积极作用。它会帮助个体提高警觉性,并对即将到来的危险做好准备。
适度的焦虑使个体维持一定的紧张状态,这对于完成一项任务或作业具有积极意义。比如许多人会因为焦虑而努力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为了考试而认真学习。
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焦虑或恐俱还让我们能够迅速地逃离那些危险的场景,从而保护自己。
然而,正常的焦虑和异常的焦虑是不一样的。
在日常生活中,正常人所感受到的各种焦虑都是适度的,是一种适应性反应。而异常的焦虑则是病态,会对人产生不利的影响。
异常的焦虑是无理由、无法诉说的而又不被他理解的焦虑,这种焦虑常常长时间地困扰着个体,令其难以忍受,焦虑解除个体仍会担心焦虑再次发生。
因此只有过度焦虑、焦虑无明确诱因或只有微弱诱因时出现的焦虑,才能视为病理性的。
焦虑的分类
弗洛伊德(Froud)对焦虑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在189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主张从神经衰弱里分出一个特殊的综合征,并在1949年将焦虑分为三类:
1)客体性焦虑(恐惧):又称为现实性焦虑,分为原发的客体焦虑和继发的客体焦虑两种。当客体出现或再现的时候引发的焦虑为原发性焦虑。
而由于预见客体出现或再现的可能性而引发的焦虑为继发性焦虑。
它们均产生于对外界危险的知觉,如人们害怕毒蛇、持有凶器的暴徒和失去控制的汽车等,此时个体能够意识到引发焦虑的原因。
2)神经症性焦虑:这是一种意识不到的焦虑,是阻抑(repessed)于无意识里的焦虑,造成焦虑的危险来自本能冲动。
也就是说,焦虑的来源在于潜意识的本我。但是要注意这里说的是焦虑的来源叫能不为焦虑的人所认识,并不是说焦虑本身,因为焦虑总是能意识到的。
此时,人们害怕被不可遏止的冲动所支配,而干出结果将证明对自己有害的事情来,或者害怕产生出这类危险的念头。
神经症性焦虑可有三种表现形式:
①“游离型"(free-floating
type)焦虑。在某些有焦虑倾向人群中尤为多见,起源于某些内心矛盾冲突,或者说他们总是害怕本我可能控制自我,使自我陷入无能为力的境地,以致即使在比较顺利的环境中,他们也总是祀人忧天地担心着什么可怕的事情将要发生。以后焦虑可能游离开而依附于别的地方。
②强烈的非理性恐惧,临床上叫做恐怖症。
③惊恐反应。
3)道德性焦虑:这种焦虑是自我对罪恶感和羞耻感的体验,危险来自于超我,其产生的原因是自我意识到来自良心惩戒的危险。人们害怕因为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不符合自我理想的标
准而受到良心的惩罚。同神经症性焦虑一样,危险不在于外部世界。
斯皮尔伯格(Spiebeger,1966)将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类。
状态焦虑是指焦虑一种病理状态,持续时间较短,焦虑程度较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较显著。
它往往与个体关注的生活情景有关,例如分离、手术、考试、求职、现实的或者可能的疾病等生活情境。特质焦虑则是一种从幼年时期开始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表现为比较持续的担心和不安。
具有焦虑特质的人自幼具有焦虑倾向,认为眼前充满各种威胁,并为此时刻准备着。
焦虑症便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
包括急性焦虑(惊恐发作)和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两种临床相。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
因此焦虑症必须是既有主观的情绪体验,还要伴有客观的运动性不安和自主神经紊乱。
单有一种表现形式是不能考虑焦虑症的,但是要确切诊断为焦虑症还是需要按照现有的诊断标准进行才行。
焦虑症的发病大多在16-40岁,尤以20岁左右为多。儿童及老人也常见有焦虑,但这种情况多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或者是其他躯体或精神疾病的症状,需要详细询诊并鉴别诊断。
从发病性别看,女性多于男性。英国的一项研究估计在正常人群中终生患病率为3%-38 %,美国为5%,在精神科患者中,焦虑症占6%
-26%,而在心脏科门诊患者中约占10%-14%。
我国,1982年对北京、黑龙江、广东、湖南、上海、四川、新疆等12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焦虑症患病率为1. 48‰,城乡相近,但性别差异较大,女性患病率为2. 78‰,男性仅为0. 24‰。
国外报道,在精神科门诊,焦虑症大约占6%-26%,我国的报道仅占2. 3 %。
这可能与我国有一部分焦虑症患者往往被诊断为神经衰弱有关。
实际上焦虑症在门诊甚为常见,大约6.
5%的神经症患者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修订版(DSM-Ⅲ)的惊恐发作的标准,这其中并不包括广泛性焦虑发作的患者。
在神经症中,焦虑症约占6. 7 %,在我国精神科门诊或心理咨询门诊中,焦虑症占神经症总数的16. 8%一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