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最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一个词是我对“幸福快乐”的探索,在上学期我还发了一篇文章“读了研的我终于不开心了”,就像好多人说的读研究生只有考上的那一刻和毕业的那一刻是最开心的,其余的时间都想退学。
虽然说的有些夸张,但幸福感确实没有那么强。这个月我是从听《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这本书开始的,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比如在开始所提到的一个词叫“疏离”,什么是疏离呢?就是你看一个人觉得他的状态不对,你觉得他好像心不在焉,疏离就是你没有沉浸在当下生活的一种感受,与疏离相对应的就是沉浸。如果一个人做事是自主的,真实的,那么这种状态叫做沉浸。如果一个人无论是顺从还是反抗,都无法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那这种状态就是疏离。比如我们在不情愿的做一些事情时就是处于疏离的状态。
当我看到这个词时我很有触动,我感觉自己就是处于一种这样的状态中。例如不情愿的去做一些作业,被大老板支配干活等等,于是我就很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如何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
后来我从书中找到了三个词,幸福来源于自主,胜任和联结。这几个词我以前听说过,当我再进一步理解这几个词时有了更深的感触。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呢,因为缺少自主感,确实如此,我为什么感到不快乐,其实仔细想想就是因为有了一种“被控制”的感觉,比如很多时候我不想做项目,我不想去写宣传稿,我不想去作业,这种不想的声音就加重了我的疏离感,当我意识到自己的这种状态不对时就会自责,所以始终没有处在一种舒心的状态下。
其实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大环境就是一种不自主的选择,比如我们不想去上班,不想干很多的事情,但是又不得不去做。那怎么办呢,首先改变一想法,不要去思考我不想,而是思考我想要什么。我想要赚钱养家,所以我要去工作,要努力工作。我想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所以我要努力学习。每一件所做的事都是自己的选择,有所选择就有所担当,这一点自己要想明白。
如果当初不让我考研,我愿意么,或者让我再选择一次,我依旧还是会选择考研。那么选择了考研就应该接受研究生期间的所有”被安排“,在此基础上,去加大自己的自主选择空间。
比如,当我有很多作业时,我可以选择先做哪一门的作业;我可以选择去一餐吃饭还是二餐吃饭,我可以选择去图书馆还是自习室,我可以自主的安排我的早晨等等,在有限的选择中去增加自己的自主选择权。
其次,增加自己的胜任感。这种胜任感,不是别人说你能够胜任,而是你自己真正的感受到胜任。就像有人对我说:我感觉你很自律。可是我并没有感到自己是那种特别的自律,或者达到我所认为的自律,所以别人说我时我没有感觉,但当我自己感觉我是某种状态时,我才会真正拥有胜任感,所以自己要和自己比较,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读到这里时我突然明白了一个词叫”感知力“,这种感知力更是一种自我觉察的能力,所以我懂了那些学习冥想的,学习正念的,学习复盘的意义。接着我就听了《正念的奇迹》《幸福的方法》《幸福的勇气》等几本书,正是因为此,我把标题中的复盘去掉了,因为我只是每月的记录,从某种角度上讲它并没有增强我的感知力。
后来我对感知力这个词进行了琢磨,发现它真的是一种特别重要的东西。在《幸福的方法》这本书中他告诉我们,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是对幸福的感知力,相反与幸福相对的不是不幸,而是麻木。真正的幸福是在于你在追求这些东西的同时,你还能随时随地的感受到快乐。
在东方就像儒家中的: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西方则提出了幸福四象限:
现在幸福,未来不会幸福的人:及时行乐型人
逃避痛苦,不愿意努力,得过且过,今朝有酒今朝醉;
孔乙己,吸毒者,网游上瘾者,夜店流连者,混日子的员工;
现在不幸,未来会幸福的人:忍辱负重型
不断努力,以为过了眼下的困难就会好;
以为只要怎么怎么样,就会过上快乐的生活;
累到死的企业家,不断追求权力的官员
为了事业牺牲家人的人,咬牙准备高考的学生;
当你陷入这种忍辱负重型的人格的时候,你的人生就永远会在求不得苦中不断地盘旋。因此有没有发现自己的盲点?我们在忍辱负重哦,我们在不断地希望等到改变我们的什么,我们才能够怎么怎么样,这是最大的陷阱。
现在不幸福,未来也不会幸福的人:无助型
认为怎么样努力都没办法幸福的;人生就是受苦的;怎么也没可能改变生活的;
怨妇,抑郁症患者,永远痛苦,责怪自己和他人的人;
现在感到幸福,未来也会幸福的人:幸福型
既为未来努力,也懂得享受当下的人;
孔子,颜回,释迦摩尼,慧能,曼德拉,你身边积极又乐观的普通人。
了解了这个后我突然觉得我更像时忍辱负重的人,我在专科时我时常感到孤独,因为我期望遇到和我节奏一样的人,那时候我想等我上了本科也行就会遇到吧,上了本科更多时候我依旧是自己去健身房,去图书馆;考研时我还是会想等我考上研我就会遇到吧,但现在大部分时间我依旧是自己做出一些安排。我一直忍受着当下,期待未来发生一些改变,但我逐渐的在明白没有未来,只有当下,我缺少的不是一个和自己节奏相同的人,大概也不会有和自己节奏志趣完全相同的人,用朋友的话说,假如真正遇到和你这么相似的,你大概习惯了一个人又不适应了,我想去是如此。我真正缺少的是自己取悦自己的能力。
这就来到了第三个词:联结。孤独每个人都有吧,这就说明我们必须要去联结。其实有一段时间我写文章就是为了寻找这种互动的感觉,有人和我交流给我反馈我感到快乐,再后来自己输出的时间少了,这种感觉少了,于是我又开始自我写作输出,去简书,去很多地方发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然后获得反馈和交流。那个时候,我又意识到,你想遇见什么样的人,是你自己在创造机会,你不可能遇到一个和你爱好一样,志趣一样各种节奏都一样的人,但是你可以在你喜欢的某个方面结交到相同兴趣的朋友。
正如现在,在写作上,我坚持输出自己的想法,我就会遇到同样喜欢写作的人和我交流;我每天去keep打卡跑步,我就会遇到同样一群打卡跑步的同学。有了这种想法后,我开始在调整自己的生活,我想跑步我就和班里也想跑步的同学一起结成了跑步小分队,我们一起去晨跑;我想读书我就去和喜欢读书的朋友一起交流想法;我想学习科研那我就去听讲座,靠近那些也在研究课题的同学,我需要干项目那我就和师门的同学一起去办公室干活。我需要思考,那我就一个人去图书馆或者安静的地方。
我不再期待一个人和我完全节奏相同,也不期待和宿舍的同学们必须脚步一致,我要有我的爱好,然后去联结,可以入群,也可以独处。
和舍友们一起去吃饭买旺仔
和朋友一起去爬山
和师门的同学一起做项目
一个人去听了学术研讨会
退出了学生会的工作
这就是这个月我最大的收获,去找到一种和自己相处的方式,达到自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