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缺乏一些基本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熏陶,所以一看到“心”、“性”、“意”、“本体”、”本我“等词就有点犯晕,但对于雨馨老师说的潜意识还知道一点,就像佛教中”八识“的第七、八识。但对于他们的分别还是搞不很清楚。先生认为,即使如仁义礼智信等,也是表德,都是心性生发出来的,我们只在心性上面下功夫,万物则明。所以先生临死前才说”吾心光明,夫复何求“吧。
先生说,教人为学时,初学时的心猿意马,用静坐来使他的心意定下来,但一味悬空静守也无用,还需教他省察克治的功夫,这个功夫让人无时可闲,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欲一一纠察出来,务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就像猫捉老鼠一样,一眼看着,一耳听着,一念萌动,一有冒头,就去克他,要毫不手软,斩钉截铁,才能扫除廓清。所以,初学的时候必须省察克治,只思一个天理。
这种格物格”我“的功夫,帮助我们去除心贼。重点在于,一念刚刚萌动、刚冒头的时候,就去克,这也是事上磨的方法吧。
人们的好色好货好名这些贪欲,不是被色鬼、货鬼、名鬼侵迷,而是被自己的心所侵迷,心外无物,并没有那个鬼,所以要做的不是要驱逐鬼,还是要修炼心性。
陆澄忧心孩子的病,先生说,作为父亲,为孩子忧心是人之常情,但也不能太过,中和二字最为重要的是调停适中,适度的忧虑、压力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反应,但往往过度后就会沉迷于情绪而不可自拔。记得一本心理学书上也说过,适度的压力、紧张这些情绪是好的有帮助的,但过了就成了产生心理疾病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