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答案》

东兰台居士 著


以诗为镜,照见古今

昔年烽火,映卢沟之残月;故都血泪,染秦淮之浊流。

每念及此,未尝不扼腕慨叹,心潮难平。遂与春萱诗社同人,秉烛夜谈,援笔为诗。

非敢自诩文辞之工,实乃情之所至,不吐不快。

初为《如何评价倭寇贼虏们?》,是为血泪之控诉,以慰三十万冤魂;

再作《枪托上的樱花》,是为个体之悲悯,叹战争之异化人性;

复写《盲目的"超人"》,是为思想之省察,悲智慧之沦为凶器。

然吾辈之意,非在宣泄愤懑,徒增仇恨。盖欲以诗为镜,映照往昔之疮痍,警醒来者之迷途。

于是,笔锋一转,作《东方的答案》与《智慧的双生镜》。

欲将苏格拉底之辩证与老子之玄思并置,尼采之超越与庄子之逍遥对观。

见西方逻辑如利刃,可剖真理之微;东方直觉似璞玉,能含宇宙之浑。二者相融,方为人类智慧之全璧。

数易其稿,夜不能寐。唯愿此集,不独为历史之注脚,亦能为文明之灯塔。

虽萤烛微光,聊胜于无。愿天下有情人,共读此诗,共守和平。则吾辈之心愿足矣。

东兰台居士 谨识

春萱诗社 同仁 同题


诗歌正文

一. 《血债》

黄海的浪,在一八九四的甲午,呜咽着被染红的海面,

卢沟的月,在一九三七的深冬,映照南京城浸透砖的血。

他们喊"共荣",行的是劫掠之实,

他们称"圣战",犯的是滔天罪行。

倭寇贼虏,这四字是民族骨血的伤痕,是永世不忘的警钟。

我们以诗为刃,剖开历史疮疤,

不为延续仇恨,只为警醒未来:

铁蹄与谎言,绝不能再踏碎和平晨光。


二. 《如何评价倭寇贼虏们?》

他们,何以欺我?

他们,裹着太阳旗的肮脏,

把刺刀捅进母亲的胸膛。

南京城的血,染红了长江,

还有那731的冤魂,在深渊里无声地悲伤,

三千六百万冤魂,在寒夜中彷徨。

他们,抢光了所有的粮,

烧毁了千年的房。

用谎言掩盖着兽行,

把"共荣"唱得冠冕堂皇。

他们,不是人,是披着人皮的狼,

是历史长河里的浊浪。

这笔血债,刻在民族的骨上,

永远不能忘,永远不能放!

我们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的殇,

是为了守护和平的光。

告诉那些逝去的爹娘,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三. 《铁蹄下的"共荣"梦——致日本军国主义》

(一)野心的种子

明治的风,吹起"富国强兵"狂想,

大陆政策的蓝图,在密室悄然铺张。

从朝鲜半岛到满洲大地,

贪婪的种子,在十九世纪末的列岛埋藏。

(二)染血的步伐

一八九四,甲午炮火撕裂黄海浪,

《马关条约》墨迹浸透台湾伤。

一九三一,柳条湖谎言成侵略之枪,

东北三省土地插上太阳旗的殇。

(三)"三月"的狂言

一九三四,"三个月灭亡中国"狂言在东京回荡,

他们以为铁蹄所至,四万万同胞会投降。

一九三七,卢沟桥枪声点燃全面侵华战场,

南京城血泪控诉"大东亚共荣"的虚伪假象。

(四)膨胀的霸权

东南亚橡胶园成他们的"资源仓",

一九四一,珍珠港偷袭把战火烧向太平洋。

"八纮一宇"美梦妄图全球绽放,

却不知正义力量已在四面八方集结成长。

(五)梦碎的终章

一九四五,两颗原子弹光芒击碎独裁幻想,

那年秋天,他们终于低下倔强的头颅。

所谓"大东亚共荣",不过是侵略的遮羞布一张,

留给历史的,只有永恒谴责和无尽创伤。


四. 《枪托上的樱花》

樱花飘落的季节,我告别了故乡,

母亲把樱花别在我的枪托上,说它能带来吉祥。

踏上异国的土地,我以为自己是解放者,

却不知脚下的土地,早已被鲜血染成了红壤。

长官说,我们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可我看到的,是被烧毁的村庄,是哭泣的姑娘。

枪托上的樱花,在炮火中渐渐枯萎,

就像我心中的良知,一点点被绝望埋葬。

我杀死了手无寸铁的老人,抢走了他们的粮,

夜里却总梦见母亲的脸,和她期盼的目光。

枪托上的樱花,沾满了无辜者的血,

我才明白,所谓的"圣战",不过是一场疯狂的谎。

战争结束的那天,我扔掉了手中的枪,

枪托上的樱花早已腐烂,只剩下一片肮脏。

回到故乡,再也见不到母亲的笑容,

只有她的墓碑,在樱花树下,静静安放。

如果有来生,我再也不要拿起枪,

只愿做一个普通的人,守护樱花盛开的村庄。

愿世间再也没有战争,没有离别和殇,

让和平的樱花,永远在阳光下绽放。


五. 《盲目的"超人"——致希特勒》

你叫嚣着"超人"的狂想,

却把尼采的火炬,变成了焚书的烈焰。

你要"重估一切价值",

却用种族的标尺,丈量出人性的卑劣与偏见。

你以为自己是"命运的主宰",

却被权力的毒酒,灌得神志昏乱。

"生存空间"的谎言,裹着铁血的贪婪,

把整个欧洲,拖进了炼狱的深渊。

你不懂"强力意志"是自我超越的苦旅,

只把它当作征服世界的屠刀与马鞭。

你建不起"千年帝国"的梦幻,

只筑起了万人坑的白骨与哀叹。

最终,在柏林的地下室里,

你吞下了自己种下的恶果与悲怜。

你的"超人",不过是个盲目的暴君,

被欲望驱使,最终被历史的巨浪,彻底冲散。


六. 《东方的答案》

当西方的船坚炮利,撞开古老的门扉,

他们带来了逻辑的钥匙,却解不开太极的圆。

他们丈量了山的高度,却读不懂水的迂回,

他们计算了力的大小,却悟不透"和"的深邃。

他们用非黑即白的眼睛,看世界分成敌与友,

用征服自然的雄心,把大地划成圈与沟。

直到战火燃遍了洲与洲,鲜血染红了河与流,

才惊觉那把锋利的剑,终究斩不断欲望的愁。

柏林的狂人,叫嚣着种族的优劣,

东京的军阀,编织着共荣的谎言,

他们都迷信武力能征服一切,

却忘了孙子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真正的远见。

而东方的智慧,早已在千年前给出了答案:

孔子的"仁",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底线,

孟子的"义",是舍生取义,守护良知的肝胆,

老子的"道",是道法自然,不争而善胜的循环,

庄子的"齐物",是万物平等,没有高下的卓见。

墨子的"兼爱",是跨越国界的大爱无边,

韩非子的"法治",是约束恶念的规矩方圆,

荀子说"性恶",是提醒我们要时刻自省自勉,

这些智慧交织在一起,才是人类文明的诺亚方舟。

这答案,不是写给偏执的狂徒,只赠予清醒的有缘,

它像一盏明灯,照亮和平的航线,

愿世界能放下偏见,聆听东方的箴言,

让"和而不同"的歌声,响彻人间。


七. 《智慧的双生镜》

(一) 知的两极

苏格拉底说,知善者必行善,无知是恶的根源,

他拿着辩证法的火炬,要照亮每个人的心田。

老子却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认识自己,比看透别人更接近道的边。

西方的知,是向外探寻,用逻辑解剖真理的脸,

东方的智,是向内观照,在自省中找到平衡的点。

(二) 自由的模样

尼采呐喊,超人要挣脱一切枷锁,在旷野中创造新的法典,

他的自由是强力意志,是自我超越的烈焰,是精神的苦旅,而非征服的狂言。

庄子的智慧,本是一体两面:

一面是化蝶的悠闲,物我两忘,无所待而安;

一面是鲲鹏的豪迈,水击三千里,背负青天,自由而博大,气吞河山。

一个是在苦难中自我锻造的钢铁,

一个是既能顺应自然又能超越凡俗的风烟。

(三) 理想的国度

柏拉图在洞穴外,看见了理念世界的永恒光焰,

他要建立由哲学家统治的国度,让理性成为唯一的冠冕。

孔子却在大地上奔波,要把仁义礼智信播撒人间,

他的理想国,是人人守礼、天下归仁的和谐画卷。

一个追求绝对的真理模型,

一个成就现世的人伦典范。

(四) 心的秩序

王阳明倡"心即理",以本心为万物的尺度,

笛卡尔言"我思故我在",以怀疑为知识的起点。

一个向内求索,在良知中发现天理,

一个向外求证,在理性中确立存在。

东西方的哲思,在此交汇于对"自我"的深刻叩问。

(五) 存在的重量

叔本华说,世界是意志的表象,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他教我们通过艺术和禁欲,来暂时挣脱欲望的锁链。

佛陀却拈花一笑,说诸法空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他的智慧是看透虚幻,在觉悟中获得永恒的安恬。

一个是直面意志的悲观,

一个是超越烦恼的释然。

(六) 理性的边界

康德为理性划定了疆域,说"物自体"不可知,

他像一个严谨的法官,为知识和信仰划分了界限。

他证明了人类理性的伟大,也揭示了它的局限。

维特根斯坦则说,"凡是不可说的,就应该保持沉默",

他意识到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

在那沉默之处,或许藏着更根本的答案。

一个是为理性建起灯塔,

一个是提醒我们理性之外还有浩瀚星海。

(七) 历史的车轮

黑格尔认为,历史是绝对精神自我展开的必然画卷,

它遵循着正、反、合的逻辑,滚滚向前,不可逆转。

司马迁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他笔下的历史,是人的选择与天道的循环,充满了鲜活的偶然。

一个是宏大的、必然的逻辑推演,

一个是具体的、充满人性的历史叙谈。

(八) 真理的模样

罗素举起怀疑的手术刀,要剔除一切不能被实证的断言,

他追求的真理,是清晰的、可验证的、如同数学般的精确。

墨子则用"三表法"来检验言论,强调实践和效用,

他的真理,是能造福天下、经得起事实考验的真言。

一个是要用逻辑澄清一切的执着,

一个是要让智慧服务于现实的实干。

(九) 格物的同归

亚里士多德建立逻辑体系,以三段论剖析万物关联,

他的格物,是从具体到抽象,在经验中提炼普遍的真言。

朱熹则主张"格物致知",穷究事物之理以贯通天理,

他的探求,是从一物一事,积累到对宇宙根本的体认。

一个是构建思维的严谨框架,

一个是踏上致知的渐进路程。

(十) 终章的和弦

这些智慧,本不是相互敌对的剑,

而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西方的逻辑,是锋利的手术刀,能剖开事物的纷繁,

东方的直觉,是温润的玉,包容着矛盾的万千。

当苏格拉底遇见老子,当尼采对话庄子,

他们会在彼此眼中,看见同一个真理的不同容颜。

无知即恶,需用知识去驱散黑暗,

自知者明,要靠内省来守护心的圣殿。

这世间最好的智慧,

是让东西方的镜子相互映照,

照见一个更完整、更光明的人间。

而那把能解开死结的钥匙,

不在某一本圣书里,

而在每一个愿意放下偏见、彼此倾听的,

人的心中。


诗以载道,薪火相传

此集既成,抚卷长思,感慨系之。

从历史之痛的深切回望,到个体命运的微观体察;从权力异化的哲学省思,到文明智慧的交融互鉴。

春萱诗社同人,皆以赤子之心,述肺腑之言。

其中《智慧的双生镜》一篇,尤费心力。将东西方哲人之智,如珠玉相串,既显其异,亦彰其通。

非欲分高下,实欲求互补。西方之逻辑思辨,可补东方直觉之模糊;东方之整体圆融,能济西方分析之支离。二者相合,方为人类智慧之全貌。

然大道之行,如《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若遇偏执狂徒,为欲望所蔽,虽有千言万语,亦难撼其心。吾辈所能为者,唯以诗为炬,照亮前行之路,让和平之种,播撒于人心。

愿此诗集,能为警世之钟,长鸣于斯世。

愿后世子孙,读此诗而不忘本,明此理而爱和平。则吾辈之愿足矣。

东兰台居士 再识

春萱诗社 同仁 同勉

中国哲学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孙子# #朱熹# #王阳明#

西方哲学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笛卡尔# #康德# #黑格尔# #尼采# #维特根斯坦#

#军国主义# #爱国主义# #论教育# #四轮教育协同# #教育谬论#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国家教育# #母教灯塔计划# #诗词母教# #东兰台居士# #春萱诗社# #春萱雅集共读#

#东方智慧#  #中西方哲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