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厘清关中平原的城市发展轨迹,重点在于四个关键词——一条铁路、一所大学、一条“腰带”和两次工业分配。陇海线这条东西大动脉造就了西安左右护法的轮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所985促成了陕西最特殊的杨凌示范区的设立;渭北煤炭黑腰带造就了关中的产煤大户城市铜川;而156个苏联援建项目和三线建设这两次全国性的工业资源分配则奠定了关中尤其是西安的工业基础,西安军工重镇的地位至今无可撼动。本篇咱们先聊西安的左右护法——渭南和宝鸡。
No.1
一条铁路、两城轮转
关中平原是个东西长-南北短的狭长带子,西安位居中间。东西过长,西安管不过来。而且东西方向也需要个战略缓冲区,于是在四关之内的东西方一般各有一个城池统领东西两侧的军镇,同时起到守望四关和黄河渡口的作用。早期时候是左冯翊、右扶风,后来稳定成了东府同州(大荔),西府凤翔,这个格局一直维持到近代。
而这个时期的宝鸡(陈仓),军事地位固然重要,但他主要对南向的汉中,政治和经济地位跟凤翔没法比,民国初期也只是个6、7000人口的小县城。东部的渭南,他的问题在于,离西安太近了,根本不足以成为一个板块的政治经济中心,更多时候是西安下辖的县。
改变是发生在1936年,在汴洛铁路基础上东西延伸的陇海线于这一年年底途经渭南通到了宝鸡。这一条铁路让关中东西两头的老大完成了下克上的换位,但却将两座城市引向了截然相反的发展轨迹。宝鸡依靠铁路之便迅速完成商业积累,并以此为基础开启工业化,至今仍是西部工业重镇。而渭南,至今仍是个实质上的农业城市,各项数据都跟河南的黄淮四市相似,人均GDP全省倒数第二,甚至不如山里的安康。
为何守着同一条铁路,发展走向却完全不一样呢?咱们往细了看。
陇海线修到宝鸡后,停了十多年也没再往西扩展。这个时间窗口期很重要,因为他使得铁路和公路的运输方式需要在宝鸡转换,让宝鸡成为了整个西北地区具有唯一性的货运集散中心。北部的陇东宁夏、南部的汉中、西部的陇西乃至更西的新疆的人员、物资都得先经公路来到宝鸡,然后在宝鸡转火车运往东部,同理,东部的商货也得先走铁路在宝鸡落地,然后转公路发往川、甘、新等地。人员要在此中转、货物要在此装卸,这就产生了停留,停留就会产生交流,资金、信息、商品各类要素在这里集聚、交换,也就让这里变成了个充满活力的商业区。渭南虽然也铁路过境,但他缺的就是这个停留,没有外来要素停留的理由,就连节点都算不上。这点其实在现在仍然适用,前些年所有的城市都在抢着搞高铁新城,但搞成功的有几个?现在大部分城市都通高铁,早已不是个稀缺品了,就更加要搞清楚高铁对你这个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不是有独特的优势支撑起一个高铁新城。
说回来,铁路只是第一步,很快时代又给宝鸡添了一把火。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南京国民政府从长期抗战的角度出发,制订了“以川黔陕为中心,甘滇为后方”的战略部署,宝鸡正是整个大后方的一个关键运输点,于是军用物资运输需求也暴涨,更重要的是一大批东部工商企业内迁。
铁路开通当年就迁过来的洛阳机车修理厂是宝鸡第一个机器化企业,开启了宝鸡的工业化进程。接下来,武汉的申新第四纺织厂、福新第五面粉厂、洪顺机器厂,河南的大新面粉厂、豫华烟厂等等企业纷纷迁入,形成了集中200多家企业(合作社)的秦宝十里铺工业区。这样一来,宝鸡不光是作为战时后方的物资中转站,自身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能生产棉纱、面粉、纸品等后勤物资,将“战时经济”发挥到了极致。陇海线通车仅仅5年后的1941年,凤翔专区公署由凤翔移驻宝鸡,宝鸡仅用5年时间完成了对千年老大哥凤翔的取代。到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宝鸡城区已由6、7000人暴增至90000多,十年翻15倍。
而视野向东看看渭南,他虽然得到了陇海线的青睐,但正如前面所说,他充其量是个经停站,好处肯定有,但自然无法跟宝鸡相比。而且整个抗战,宝鸡是后方,他则相当于是“前线”,宝鸡的那些工商业收获,他是没有的。所以直到建国初期,他也只是和大荔各领一摊子,并没有完全取代大荔。
如果说这个时期两个城市的差别还只是快与慢的问题,那接下来的一五二五时期,则是分水岭,将两座城市此后几十年的命运引向了两个极端。
No.2
宝鸡接着补,渭南遭背刺
建国后国家确立了重工为主的发展方向,156个苏联援建项目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陕西分到了与老大哥辽宁全国并列第一的24个,西安一家独揽14个,全国所有城市中收获数量最多。宝鸡获得了2个(一说3个,加石油钢管厂)——宝成仪表厂和长岭机器厂。别看只有2个,这俩,一个是造航空仪表的,一个是造飞机雷达的,妥妥的高精尖军工。此外还有石油钢管厂、无线电厂、机床厂等地方大型企业,又复活了岐山的西北机器厂,算是在建国前轻工业为主的产业基础上补上了机械、电子等重工业的课,宝鸡小赚一笔。
而命运就是如此的不公,在宝鸡吃着156项目的红利时,东边的渭南,却在遭受着另一个156工程的诅咒。三门峡水利枢纽,156个苏联援建项目之一,由苏联水利专家伯克夫领衔筹划设计。这个项目从设计之初就一路伴随着争议和反对之声,是非功过这里不多谈,只说对渭南的影响。首先是渭南的平原区域几乎全部划入了三门峡库区范围,自然不可能布局工业了,所以156个工程,渭南好像是没有分配到的(一说有1个,但无资料)。这其实只是最小的影响,库区的朝邑、大荔、潼关、华阴、华县(现华州区)、渭南六县城处于水库回水淹没影响范围之内,不仅失去了国家重点工业投资的机遇,潼关县城整体搬迁,移民28.7万人,劳民伤财;朝邑县建制直接给干没了;二华县政府及渭南行署也曾一度考虑搬迁事宜。这种情势下,哪还有余力去发展经济呢?渭北黑腰带的韩城、合阳、澄城等县坐拥大量煤炭资源,但没有得到开发,同一条带上的铜川趁势崛起。
从建国到1965年的16年间,整个渭南地区没有一家大中型企业,城镇建设没有发展,工业基础没有建立。而三门峡运行后,泥沙淤积,潼关河床抬高,渭河洪涝灾害暴增50%,40年间发生137起,最大的一次或许就是2003年的华县大洪水。这种可能会被水淹的预期很要命的,谁会愿意在这样一个有风险的地方投资建厂呢?这点参照地处荆江分洪区的荆州的衰退史就很明显了。这个时期唯一值得称道的可能就是那个“以钢为纲”的时期,韩城和大荔合办了一个地方企业-龙门铁厂,他由一个小型县办钢铁企业做到了如今的渭南钢铁牌面。
直到70年代,三门峡两度改造后,库区范围缩小,渭南地区得以产业松绑,又赶上三线建设,获得了一些发展。但小20年的发展停滞甚至后退那是说能补上就补上的,何况三线建设量也不算大,他并没有实现经济的赶超,后来倒的倒,走的走(华山半导体厂),留下的最大财富大概就是金堆城钼矿和蒲白、澄合、韩城三个煤矿的建设,加上前面提到的自力更生的龙门钢铁,构成了渭南如今的支柱工业。由于三线建设讲究“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原则,冶金类的钢铁、钼加上潼关的金矿,能源类的采煤、煤化工,都集中在南北两头的山区,而中间被三门峡祸祸的最厉害的中间几个平原县,至今没爬起来,主要靠种地和农产品加工,大家加一块勉强够到千亿量级,太难了。时至今日,再一直让三门峡背锅就有点不合时宜了,渭南的城镇格局要背下锅。市区在最西南角,根本不可能发挥出一个市域中心应有的带动作用,当然也没这个能力,一心向西安靠拢。另外两个增长极,富平虽然穷但是靠着跟阎良的富阎产业合作区,多少还有些想象空间和盼头。韩城手握钢铁和煤炭两张牌,全城最富,但他也位置最偏,不能指望他带动周边。而最广袤的中部各县,哪怕一个能稍稍起到辐射带动作用的副中心都没有,穷的很均衡,一直处于经济塌陷区。这时候有没有想过大荔能做上千年的区域中心,还是有些道理的?而现在的大荔,已经沦为了塌陷区中的塌陷区,在这个全省第二穷的城市,做到了全市第一穷。再想把他和蒲城扶起来做副中心,底子太薄了呀。
No.3
三线建设对宝鸡的史诗级强化
话分两头,聊回宝鸡,一五时期的项目投资才4112万,只是开胃小菜,三线建设这波投资则是达到11个亿,宝鸡得到了史诗级强化,今天的很多支柱产业,都是这时候的家底。厂子太多,咱们就挑几个最有代表性的说说。
从北京搬来的的陕汽和给他做配套的陕西汽车齿轮厂(今法士特集团),开辟了陕西汽车制造业先河,主营军用重型车和德龙重卡,他俩出现后,带起了一波小弟,产品画风也比较清奇,有做农用车的(宝鸡车辆厂)、消防车的(银河消防)、还有特种车(保和防务)、油田车、环卫车……就是不产乘用车。直到2014年引来吉利落户,宝鸡的汽车门类齐活了,基本啥车都能造。23年汽车产量16.3万辆,产值大概在700亿左右,这个量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其实对应宝鸡的城市规模也还过得去。而且出走西安的陕汽现在把商用车板块搬回来了,也算是回了一波血。
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今天的宝钛集团,以他为行业链主,一己之力让宝鸡拥有了600多家产业链企业,年产钛材6万吨,占全球33%,全国65%,产值600亿,产业规模全球第一。这东西上到飞机火箭导弹,下到军舰潜艇,小到人造骨骼、羽毛球拍,都用得上,潜力巨大。
再接下来还有宝鸡桥梁厂(今天的中铁宝桥)拉起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秦川机床、宝鸡机床等拉起了机床工具制造,一五时期的宝石钢管厂继续发展拉起了石油装备制造,共同组成了宝鸡的优势装备制造产业,产值也在600多亿。
工业立市下,宝鸡人均GDP83000,在关中仅次于西安,相对于他深居内陆的区位和一个普通地级市的能级,这个数据足够亮眼了。而且经历了前几年的蛰伏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也终于有所回暖,总算又支棱起来了。但宝鸡的工业感觉有点过于均衡了,没有规模特大的超级产业,钛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规模都在600-700亿级,缺一个千亿级产业,这有点配不上他工业强市的名头,感觉还是要集中资源砸出一个千亿级来,瓦冰更看好最具比较优势同时未来前景巨大的钛产业。
但在这之前,可能最紧要的,是先渡过东岭集团破产重整(注:并非破产清算)这个难关。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企业是中国民营经济的招牌之一,也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希望这次也能顺利渡劫吧。
本篇就先到这里,下期咱们聚焦到西安咸阳,聊聊本是同根生,为何要分家?西咸一体化,为何走出了“三体”化的效果。铜川和杨凌也都理了理,后续会陆续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