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探讨下道德观念
从小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觉得自我道德观念一直很强。
吃亏是福,不要占便宜,不是自己的东西绝对不要拿、碰都不要碰,想要的话告诉妈妈;
要自利、自强、自爱、能帮人就帮人,胸怀大一点,不要计较,多给别人一点又能怎么样,别人的事情要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办,要比自家事情还要上心才行;
再长大一点,就天天听长辈说爸爸傻、妈妈笨,说爸爸不应该给给那么多人逢年过节的送那么多礼,别人就是做了一点点小事,哪里值得这样每年如此,什么时候是个头呢?说妈妈买菜的时候,别人多给了5元钱,自己已经都快到家了,还要再转回去给人送过去,没有谁差那5元钱。
小事懵懂说不出对错,只记得爸爸说,别人记不记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年别人帮过我,只知道我跟人学了手艺,只知道应该牢牢记得,感念别人的恩情。也记得妈妈说,咱们要将心比心,咱们觉得那5块钱不值得什么,人家买菜的,得卖多少斤菜才能赚到这5块钱呀,每天起早贪黑的,我良心上过不去,我吃了人家的菜心里不安。
我们家里到现在还有一个笑话,就是弟弟很小的时候,一群孩子在一起玩,他看到了地上有5毛钱,于是就站在旁边,用脚尖点着,大声喊,这是谁掉的钱呀?旁边有邻居起哄,看见钱了还不捡起来,这孩子可真是实在,傻不傻。
再到后来,弟弟捡了几万块钱现金,在路旁一直等着找到失主;在碰到车祸时,帮助别人,找到肇事者;爸爸在寒冷的冬天,醉酒的人躺在路边,想办法把人送回家;每年自己要献血几次,在中华骨髓库也做了骨髓捐赠志愿者;大过年的,妈妈捡回家一个披头散发精神不太正常的老太太,给她洗澡吃饭,帮她寻找家人,在过程中再次走丢,依旧念念不忘,忧心老太太是否已经回到家里;不仅对外人,对爷爷奶奶的孝敬,也是一点一滴的影响我,高中开始到县城上学,每周回家一次,回家的第一句话“东西都给你准备好了,快去看你爷爷奶奶吧“,这样的行为一直延续至今,到我上大学回家、结婚后回家,都是快去看你爷爷奶奶吧,数十年如一日。
这种傻的观念、傻的行为一直影响我至今。走过33年的路,回想过往,生命关键节点上的选择,其实都是道德观念的选择,用现在常用词就价值观的选择。这些选择有些让我懊恼和后悔,给我的生命发展背上牢牢的枷锁,沉重而黑暗,有些选择让我自在和蜕变,心灵和生命品质再次升级,让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不错的人。不同感受背后区别是否违背了道德观念。违背了道德观念,会遭到心灵的谴责、自我的不满、自我的不认同和厌弃。也是这样的自我驱动,让自己在修行的路上探寻成长,希望获得更高品质的生命,更有深度和纯净度的生命。
是原生家庭的影响和自我良心的驱动让我选择了遵守和践行道德规范。但在社会大环境下,有时候会有质疑,我这样做的是有必要的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面是良心的指引,一面是物质、财富,个人所得上的诱惑, 常常会摇摆不定,不知何为对错。总觉得别人都可以这样做,大多数人都可以这样做,大多数人的选择不就是道德规范吗?
其实道德规范是有不同程度的,对于好人的定义,也是有不同程度的,很多人对好人的定义就是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伤害社会上的其他人就是好人。有些人的定义是,我不仅不伤害别人,还要帮助别人,这是好人。还有些定义是,我不仅要自利利他,这个他的范围除了人类,还包括所有有名相的一切生命、包括环境生态。
包括家庭的相处中,可能赡养父母就是最低的标准了,而有些人希望和颜悦色、让父母开心喜悦,更高的是发自内心的感恩、报恩,尊敬。这是个人选择和标准。
所以道德规范标准高的人,德行就高。俗话说,厚德载物,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最近一年多位明星起起落落,归根到底都是在道德规范上出问题,甚至是触犯法律底线,所以人这一生德行高低必定会影响人生幸福,即使获得再多财富、名誉,都只能是昙花一现。
从小建立起高标准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给孩子、家庭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从开始不走错路,形成清晰的道德规范来自我约束,是教育底色和地基。
越学习传统文化、越了解圣贤生命品质,就越觉得自己真是缺了大德,有太多过失。原来过失不是不存在,是自我认知不够,不知道那样的言行是违反了道德规范,大多数觉得自我德行不错的人,其实都在不知不觉状态中,陷入自满而不自知。
当提升认知和觉知能力之后,意识到原来自己是如此的无知者无畏,自己是如此的狂妄自大,自己是如此的无明迷妄,原来生命中如此多的过错。才是觉醒和修行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