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娅只是一个小孩子,为什么也能赚到钱?
为什么别人好像都能做到,我做不到?
——《小狗钱钱》教我们做那些我们能做到的。
昨天讲了小狗钱钱的第一部分,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后面。小狗钱钱给到的建议中,一部分是他直接指示吉娅去做的事情。还有一些内容,是它讲述其他人的故事。从中我们又能学到什么呢?
【吉娅获得的指引】
小狗钱钱讲述男孩达瑞的故事
- 为别人解决难题,就可以赚到钱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聚焦效应。聚焦于别人的需要,或者聚焦于解决遇到问题。当集中思考如何帮助别人解决难题的时候,总能找到可以帮助别人的点子。
有时候我认为人类的进化是得益于那些喜欢“一劳永逸”的“懒人”,不信你看看现在我们使用的产品与服务:洗衣机解决了人们不喜欢洗衣服的问题;车解决了人们不喜欢走路的问题;快递解决了人们不喜欢去邮局邮寄东西的问题;外卖解决了人们不想做饭和出去吃饭的问题……为了更懒、更省力、更舒服,人们不断的想出更多的办法。
但并不是说越“懒”就越好,“懒人”与“成功者”的差距,取决于“懒得思考”还是“懒得动”。成功者为了“懒”,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他们不但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还为千千万万有同样困扰的人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成功。
我觉得人生是一个不断交换彼此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你工作,就相当于付出时间为别人解决问题,换到金钱,用金钱再换到别人为你提供的食物/住所/服装等(注意,金钱只是进行交换的凭证,本身并不能代表什么,后面就这个我还会展开再说),这些东西解决了你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问题。
如果我们“懒得思考”,那么我们只能用自己的一份时间去解决一个问题,交换一份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而如果通过思考,为千千万万人解决同样的问题,我们就可以交换到千千万万份别人的能力。
小狗钱钱中,吉娅的堂兄马塞尔曾经说过一句话:“工作的报酬只值一半,另一半报酬来源于想法和付诸实践的勇气。”
- 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知道的,能做到的和拥有的事情上
把精力聚焦在自己的身上。重点是你自己,不是任何人。关注自己能做到的,而不是浪费时间去想其他人在做而你做不到的,这样你永远不可能做到。
类似的建议,吉娅的堂兄马塞尔也有给到,我把他的建议一并写在下面:
来自堂兄马塞尔
- 关注你自己能做到的,而不是关注别人在做的
- 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赚钱的机会
- 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并用它去赚钱
花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这个建议和钱钱转述的达瑞的故事是一致的。
到底怎样才能更关注自己呢?在解析1里,小狗钱钱已经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办法:写成功日记。成功日记不止能增加你的自信,长时间积累下来你还能发现自己拥有什么、擅长什么、总是能做到什么。
另外马塞尔还提到很重要的一点:花更多的时间在那些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上。当你说想要赚钱的时候,真的有花时间思考如何赚钱吗?有去收集资料吗?有阅读相关书籍吗?有报理财课程吗?有找认识的很会赚钱的人求助吗?有付费找行业牛人学习吗?有更深入的思考自己能做什么,能帮别人解决什么问题吗?我想大部分人都没有真的去做这些,只是“想想而已”。
就像小姑娘吉娅一样。
但是吉娅拥有一个很好的特质,这个甚至是我们大部分成年人都不具备的,或者说我们曾经具备,如今却消失的特质——“主动”。
为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吉娅会主动出击。在听了达瑞的故事后,她很想知道自己周围有没有类似的人,可以与之交流赚钱的事情,于是她想起了自己的表哥。表哥与她之前关系平平,但她还是鼓起勇气给表哥打了电话,甚至在表哥嘲讽她“玩洋娃娃”的时候也没有挂掉电话逃避。之后深聊下去,表哥果然给到她非常好的建议和启发,让她发现可以靠帮别人遛狗来赚钱。
同样靠着主动,吉娅鼓起勇气去找她认为很凶的邻居,最后争取到为邻居遛狗的工作,开启了她自己的赚钱小事业。
马塞尔曾说:“我只和那些我佩服的人交往。”后来,他甚至专门来带吉娅去银行开户,并和她形成了亲密的小团体关系。
吉娅通过自己的主动和努力,变成了“更好的自己”,也获得了“更好的他人”的喜爱。
- 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银行经理,这样你才会喜欢去银行
把这条单列出来,是联想到之前一个习惯引导的概念,“正循环激励”。
虽然我们可以用意念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你会发现,一件事情总是需要你“坚持”,你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因为“坚持”需要你一直付出额外的精力,要一直与你的意志“拧着来”。这种痛苦的方式显然很不符合人类的生存习惯,人都是喜欢“快乐”的。天天卧薪尝胆,显然不是我等普通人能复制的。
是的,我们要承认我们都是普通人。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要动用“思考”的能力了,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不坚持”,或者“不痛苦”呢?
这方面的方法其实非常多,比如给坚持的内容赋予“意义”(每复习一个单词值5块钱)、降低习惯养成门槛(微习惯)等,有图书、也有大牛写过这方面的文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深挖一下。
用马塞尔给吉娅的建议来举例的话,你想天天关注你的钱,那么就要选择一个服务好的银行或者理财app,这样你每次用起来才不会觉得痛苦。如果每次去银行都要排队或者体验不好,你就不爱去银行了;如果每次打开都要加载很久或者各种不好用,那你很可能就不想常常打开这个app……
吉娅很喜欢她的银行经理海内女士,她一想到要去银行就开心,也很喜欢和海内女士聊天,海内女士也喜欢吉娅并给到吉娅很多建议,还引导她去挑战演讲活动,让吉娅学到了更多。这就是所谓的“正循环”。
我们要做的是,降低一切会让你产生负面感受的可能性,增加正面激励,形成正循环。
- 不要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一份工作上,它永远不会持续太久;立刻就要开始寻找替代的工作
马塞尔的这条建议让我印象深刻,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居安思危”,这个类比可能并不是完全合适,但是我又无法找到合适的语言来概括。
我们大部分人在获得一份工作时,想的都是如何长时间的做这个工作,从来没有考虑过失去这份工作的情况。也许这是工业时代或者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传统思想,“上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铁饭碗”。
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你会发现,小到一份工作也好,大到一个行业也好,变化、消失成了常态。胶卷退出时代舞台,影像巨头柯达随之消失;智能终端横扫世界,手机巨头诺基亚2年就濒临破产;在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之际,这句话越发的清晰、厚重:“一份工作,永远不会持续太久。”
- 只要做事就会遇到困难,而且是现阶段根本无法想象到的困难,在逆境中的反应才能决定事情是否能够成功
这条建议与解析1中钱钱的建议有些类似,钱钱强调的是“不管事情顺利还是不顺利,都要坚持自己的计划。”而马塞尔更加侧重的是在事情进行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遇到无法想象的困难。
有时候,人与人的差距就体现在对于“困难事物”的解决方法上。那些公司里的核心员工/专家,可能平时做起事来与你没有区别,但是遇到疑难问题,他们却能想到更多的解决办法。那些活下来的优秀企业,并不是说在发展过程中一帆风顺,而是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困境时,很好或者恰好采用了正确的解决方式。
我们平时读书、学习、改变思维方式等,可能看不出自己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但是在遇到意外或者问题时,这些细微的改变能提升你“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
意外和风险永远会发生,我们要做的不是“避免”,而是增加自己“预防”或“应对”的能力。只需要每天比别人多走一小步,轻摔一小跤,爬起的速度更快一点,我们就可以慢慢超出别人很远的距离了。
以上,就是对于《小狗钱钱》这本书阅读解析的第二部分,后续其他内容的解析我还会继续更新。
如果认真阅读到这里,感谢你付出的时间^ ^。
按照惯例,继续留下一个执行清单,大家一起来完成吧~
执行清单:
- 坚持写成功日记21天
- 额外找一个本子,每天记录1个自己遇到的难题
- 查找自己遇到的难题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将找到的解决办法写在难题后面
- 对于找不到解决办法的难题,观察其他人是否有同样的难题
- 偶尔尝试思考解决那些未解难题的其他方式
- 找出一件现在你想做但是“坚持”的很痛苦的事,想一想是否有更容易的方式
(未完待续……)
ps:完成清单的同学,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执行成果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