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5点多爬起来,我要重新开始看书了。先从《孩子:挑战》开始继续。
今天看了两个章节,一章是不要赶苍蝇。也就是不要对孩子的不合宜行为象赶苍蝇一样反复唠叨制止。想到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家长的唠叨到底是在赶苍蝇还是本身就是苍蝇?不禁莞尔。语言,不是唯一的沟通渠道,有时候甚至语言是无效的沟通形式,沉默或行动更有力。
还有一章是——不轻易取悦:有说“不”的勇气。这一章,感触颇多。
对孩子说“不”,很重要。说“不”,不是简单的拒绝,而是给孩子一个界限,一个规则,是保护,是责任。而家长,往往做不好勇敢地说“不”。
对孩子说不,似乎是我的惯性。孩子的要求,我首先会从对立面考虑。比如说,孩子在超市里要买糖、买薯片、买她暂时喜欢但明知她很快就会失去兴趣的玩具,不是周末的时候晚上要在小朋友家留宿等等,我会下意识地说不。可是,当孩子一再恳求,一再扮可怜、黑着脸不高兴甚至哭闹的时候,我都会对自己说“不”的权利表示怀疑。
在我的意识层面,我知道应该拒绝孩子不太合理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完全满足孩子。但是,潜意识里,会有一种满足孩子的本能,会认为满足孩子的要求是好妈妈的标准。这种微妙的矛盾心理让我很受折磨,我怕孩子因此不开心,怕孩子因此觉得不被爱,也怕自己因此成为一个坏妈妈。有时候,我甚至害怕孩子提出要求。
虽然在孩子提出额外要求时我很伤脑筋,反复权衡,最终我一般会坚持住说“不”。也许在孩子眼中,我是个不好商量的妈妈。而爸爸则不然了。
在爸爸跟前,女儿简直就是女皇。晴爸根本不能在女儿面前说“不”。情况往往是这样的:晴提一个要求,晴爸说不。晴开打,坚持不懈地用她的粉拳捶打爸爸的胳膊、肩膀或者任一部位。晴爸笑着解释为什么“不”,晴皱着眉继续打。晴爸收起笑容,吓唬晴:别打我了!再打就怎么怎么了。晴继续打。晴爸破功,无奈地答应。
对晴爸的模式,我焦虑过、干涉过,最终无奈地听之任之了。看这个章节的时候,除了核对自己的做法,脑子里更多的是晴爸的模式。虽然无法改变他,但是在说起来为什么不应该这样的时候,我要有更明确的理论和更有力的根据。
猜测晴爸不忍对晴说“不”的原因。也许因为平时不在一起,对晴有愧疚;也许因为他觉得我对晴太严厉了,想弥补;也许要富养女儿的理念,让她舍不得女儿受委屈;还有可能,我不愿看到孩子不开心,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孩子开心。
书中提到:觉得自己有义务让孩子高兴,这是个错误。是的,作为爸妈,没人希望孩子不开心。但是,爸妈有义务事事哄孩子开心吗?生活中就是要有一些不开心的情况她要自己去经历和面对。在经历的过程中去体悟如何对应对不开心感受,建立自己情绪管理的模式。爸妈没有能力哄得了孩子事事开心呢,即便能够哄得了,却会因此让他形成依赖,认为别人有义务哄自己开心。如果别人不哄,他会不会有被抛弃感?
对于晴爸这样不会对孩子说“不”的家长,我该怎么办呢?要不要想办法调整?怎么调整?调整到什么程度?我还没理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