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伤痛,影响着现在

童年的伤痛,影响着现在的你

爱情的悖论之一,就是当生活顺心如意、彼此恩爱有加之时,双方突然变得疏远生分起来,相处起来也再也不像之前那么融洽自若了。爱情给你带来的,或许是一种“悬而未决”的感受。前一天还疯狂相爱的两个人,也许第二天就会互相怨恨甚至大打出手。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系列“悬而未决”的心结。它们来自于你过去受到的伤害。它们潜伏在你体内的“冰山”里,直到你感受到伴侣的爱,它们才会破冰而出。等我们心中有了爱的笃定与从容,可以毫无顾忌地做自己时,它们就会浮现出来。

如果童年时感觉自己被拒绝、被抛弃的情感涌现出来,你就会觉得自己正在被现在的伴侣抛弃和拒绝,过去的伤痛将会投射到现在的感情生活中来。即使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在不谙世事的童年,你并不明白,你是无辜的,父母的消极情感与你没有任何关系,那只是他们自身的问题。当时的你,受到父母的拒绝、批评、责骂时,不由自主地自惭形秽,将原因完全归结到自己身上,认为一切都是你的错,内心充满自卑、懊恼、悔恨和羞愧。

情侣间随时会争吵,比如,装修新居时,参加子女毕业典礼、生日宴会或别人的婚礼时,外出度假、驾车旅行时,完成某个重大项目时,决定改变某种不良习惯时,买了一辆新车时,事业有了重大突破时,挣了很多钱时,……

在所有这些特殊的日子里,情侣一方或者双方随时都可能不明缘由地情绪低落。针对上面列举的情形,你可以反思一番:你的父母当年是如何对待情感危机的?你和伴侣之间的冲突又该如何解决?思考这样的问题,对你大有好处。

时隔多年,当这些情感重新涌现时,你很容易把伴侣的评论视为对你的批评、责骂,乃至冷漠无情的拒绝。此时此刻,你很难平心静气地与对方交流。你很容易产生错觉或者误解。伴侣稍有微词,你就会反应过激。实际上,造成这种情形,90%以上的原因,只是与你昔日的经历有关。


我们如何互相支持,写“情书”或者专业的心理医生支持

一般说来,昔日的情感一旦涌现,男人就会迫不及待地躲进“洞穴”。他此时非常敏感,需要女人充分的认可和接纳。而对女人来说,当昔日的情感浮现时,她的自尊心就会濒临崩溃,情感波浪线迅速下滑,骤然下沉到“幽暗深井”中。此时的她最需要男人的体贴和关心。

有了这样的认识,当昔日的消极情感再次呈现时,你就可以更好地把握和处理它们。如果你对伴侣不满或生气时,你不会急于与之针锋相对,而会把自己的消极感受写在纸上。通过写“情书”,消极感受自然就会得以释放,过去的伤痛也随之治愈。

在你写“情书”的过程中,久远的记忆,可能一幕幕地浮现在你眼前。你会慢慢地察觉,让你不满或生气的,其实不是你的伴侣,而是你的母亲或者父亲——你不要中断回忆,继续写下去!不过此时,你可以把信写给你的父亲或者母亲,然后,再写一封充满爱意的回信,并与伴侣一起阅读这封“情书”。

希望伴侣更加关心你的感受,就要让他(她)体会你过去的痛苦。这样,你的伴侣就会恍然大悟,在某些情况下,你为什么如此敏感、容易冲动。写“情书”正是出于这一目的。

我们往往不了解应该如何处理这些伤痛或者消极情绪,本能地想逃离爱情,或沉溺于其他事物之中。其实,此时此刻,你要直面消极情感,找出病因,对症下药,绝不可以“临阵脱逃”,放弃治疗。这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就是非常明智的做法。

将昔日的伤痛投射到自己的亲密伴侣身上时,对方不仅无力为你提供支持,而且你压抑的心绪还可能伤害对方。这时你的伴侣所能做的,就是鼓励你寻求必要的支持。你必须牢记,昔日的情感很大程度会影响你当前的感觉,所以你要学会从容地接受爱情的跌宕起伏、潮起潮落。这样,我们就能相信爱情,相信爱情治愈伤痛的魔力。


婚姻中,我表现的固执,想掌控一切,也怕失去一切。

童年在姥姥家长大的经历,有一点“寄人篱下”的感觉。我会忽视自己的感受,讨好他人,赢得他的的关注和赞扬。我也会很倔强,只相信靠自己,才是最安全的。我也很渴望得到爱,遇到喜欢的人全情付出,当没有相应的回报时,愤然离开。在最亲的人面前,我有最硬的外壳,和最柔软的心。(当然,姥姥和舅舅们带我不错,但是看着表哥表姐有吃有穿任性撒娇,我是羡慕嫉妒的。这是时代的产物,父母也是尽所能了)

童年的我,受到父母的拒绝、批评、责骂时,不由自主地自惭形秽,将原因完全归结到自己身上,认为一切都是你的错,内心充满自卑、懊恼、悔恨和羞愧。我学着看别人脸色行事,我害怕和别人起冲突,即使我考上还算不错的大学,你没有什么自豪感,自责懊悔当年没有更努力的学习。

我抱着曾经那个无助的小孩,告诉她一切不是你的错,你很努力也很优秀。你可以坦然的享受生活,你可以欣然的接受爱和关心,你可以先照顾好自己的感受,你可以拒绝不想做事,你可以不在意他人的批评,你可以和其他人沟通,得到双方希望的结果,而不是害怕固执的定死,,你可以脆弱也可以哭,你可以同人互相依靠,合作共赢,你可以失败,你可以接受生活带给你的一切,你可以平淡甚至平庸的过一生,你可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