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和重要媒介。教师的口头语言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口头形式表达的语言,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必备的语言能力之一。教师课堂教学中口头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听课效率和教学质量。一堂成功的课上,教师应声情并茂,用自己引人入胜的语言,引领学生步入知识的宫殿,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动学生主动地去汲取知识的营养,建构他们美好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人格修养。而要达到这个境界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和实践,进行长时间的培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到:
一、要精心备课,吃透教材,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和特点,精心打造自己口头语言的表达方式。
纪连海是一名历史教师,为了讲好历史课,每节课前他都要精心备课,以他讲历史人物讲座为例,要讲某个人物了,他都要查阅现有的涉及到该历史人物的所有他能查到的史料(包括正史和野史)然后在加以考证之后,进行重组加工,归类总结。为了使自己的课有吸引力,他经过深入的学习之后,把历史知识用评书式的方式进行叙述、布置背景,梳理知识的发展脉络。再采用刻意学习来的评书演员、相声演员等富有活力的的表达方式进行讲解。使得本来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经过他的口头语言传授出来:史实确凿、清晰明了、悬念叠扣、妙趣横生,……让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品尝着一道又一道丰盛的历史文化大餐。使人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称得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百听不厌。我们每位教师也应根据自己所教学科和自己的气质,认真备课,精心打造自己的口头语言风格:或风趣幽默、或言简意赅、或妙语连珠……让学生一听就能引起共鸣,产生兴趣。只有这样,你的课才会有学生愿意听,你也才能真正的教会学生。
二、要做到词语丰富,生动鲜活,明白易懂。
做教师的,要想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富有活力,其口头语言表达就应丰富多彩,生动鲜活,明白易懂,别具情趣。试想,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语词汇贫乏,穷于表达,说来道去,就那么有限的几个词,听起来干干巴巴,又不停的重复,啰里啰唆,有时又高深晦涩,深奥难懂,学生根本就跟不上思路,不知教师所说的是什么。这样的口头语言能吸引学生吗?这样的课堂又怎能谈得上提高效率呢?“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成为自来水”,而自来水的水源,便应是教师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就像自来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向学生,滋润学生知识的沃土,哺育学生茁壮的成长。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努力的学习不断的丰富、充实自己的口头语言词汇,使自己的口头语言生动鲜活,让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这一点纪连海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三、要做到准确严谨、科学合理,遵循规律。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语言,不仅要表达准确,即:概念明确,用词贴切,无语病错句,合乎语言规范,而且更要合乎实际,遵循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教师的口头语言要恰当准确的表述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试想,如果哪位教师上课,口头语言语病不断,错误连篇;有时甚至生搬硬套,张冠李戴,经不起推敲和斟酌,这样的教师能教给学生正确的知识信息吗?又何谈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呢。
四、要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晰、通俗顺畅。
教师在课堂中口头语言应中心明确,有的放矢,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表达过程更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各个击破,就像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如,使人听起来,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能够抓住主次。相反,如果哪位教师课堂上口头语言漫无中心,语无伦次,讲起课来虽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却是东扯葫芦西扯瓢。逻辑不清,调理不明,听起来就像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般。学生抓不住中心,跟不上思路,越听越糊涂,这样的课又何谈教学质量呢?
五、要做到量体裁衣,机警灵活,讲究策略。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样事物,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也是如此。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风,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口头教学语言不能死搬教条,一成不变,而应根据所在班级,所教学生的特点,量体裁衣,灵活应对。做到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其表达方式都不尽相同,甚至做到不同班级同一知识点讲解时其语音、语调,语速、表达时的表情都不尽相同,或娓娓而谈、或风趣幽默、或字字珠玑……总之字字句句都要叩动学生的心弦,就如小河淌水,淙淙潺潺,悦耳动听,又如春风化雨,吹拂学生的心田。让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全面的发展。
“语言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教师语言的锤炼,看似容易,实则艰辛,绝非一日之功。“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我想,只要不断的学习,潜心的研究,不懈的努力,我们都会有所建树。虽不一定能像纪连海老师会登上那万人瞩目的百家讲坛,但在教育教学上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