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收藏
收藏宜用瓷瓮(wèng),大容一二十斤,四围厚箬(ruò),中则贮茶。
须极燥极新,专供此事,久乃愈佳,不必岁易。
茶须筑实,仍用厚箬填紧,瓮口再加以箬,以真皮纸包之,以苎麻紧扎,压以大新砖,勿令微风得人,可以接新。
江泳解读:
收藏茶叶
收藏茶叶适合用瓷瓮,大的能容纳一二十斤茶,瓮里面四周围上厚的箬叶,中间放置茶叶。
瓷瓮要干燥的新的,专门用来储存茶叶,时间越久越好,不必每年更换。
茶叶要填筑结实,仍以厚箬叶填紧,在瓮口再加上箬叶,用真皮纸包上,用苎麻扎紧,最后压上大块的新砖头,避免空气进入,这样就可以留存到下一年新茶出来了。
本篇讲的是如何收藏茶叶。明代及以前喝的主要是绿茶,对于绿茶来说,比较敏感,空气中的湿度、异味、光线、温度等都对其品质有影响。那如何收藏茶叶对茶人来说就是一大难题了。
唐代的陆羽在《茶经》里没有专门介绍如何收藏茶叶。但是有介绍一些与保存收藏茶叶相关的工具。
在《茶经》二之具里,陆羽写了一个工具“育”,育,是用木头制成的框架,用竹编的外围做墙,再糊上一层纸的一种工具。中间有间隔,上面有盖子,下面有底,旁边有一扇门,中间放一个器皿,装着热灰,火没有火焰,保持微弱的火势。在江南梅雨的时节,可以加火用来除湿。
育,有二个作用,一个是梅雨时节用来除湿保存茶叶,一个也是用来复烘的工具。茶的吸附性比较强,制作好的茶叶需要保存好,放在干燥的地方,要不然容易受潮。(节选自《《江泳带你读懂<茶经>》)
除此之外,陆羽在《茶经》四之器里还介绍了一个“纸囊”和“合”;纸囊,是用剡藤纸缝的,用来储存烤好的茶,避免香气外漏。而合,则是将筛好的茶末放在里面待用。
到了宋代,同样讲究。宋代的蔡襄在《茶录》里说:“茶宜箬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湿冷。故收藏之家,以箬(ruò)叶封裹入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体温温,御湿润。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
意思说,茶适宜用箬叶包裹起来存放,同时惧怕气味浓烈的香料,适宜放在温和干燥的环境里,忌讳潮湿阴冷的环境。日常收藏,则以箬叶包裹好茶放入茶焙中烘焙,两三天一次,而火的温度以人的体温一样平和,就能够防止受潮。火太旺了会烤焦茶叶反而不好。
至于烘焙储藏的工具,蔡襄在《茶录》里介绍了两个相关的工具:茶焙和茶笼。茶焙是烘焙茶叶的,茶笼是储藏茶叶的。不烘烤的茶叶密封包裹好放入茶笼,放在高处远离湿气。(详细解读可见《江泳带你读懂<大观茶论>》)
而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里则专门写了一篇“藏焙”来讲茶叶的收藏和烘焙。宋徽宗说的藏茶在蔡襄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久漆竹器中缄(jiān)藏之”,茶叶要使用漆竹器密封储藏,天气阴润潮湿的时候都不要打开,这样效果更好。
许次纾说的用瓷瓮收藏茶叶的方法,瓮是用来装东西的腹比较大的瓷器。
用瓷瓮藏茶也讲一个密封,口要用箬叶塞严实,皮纸包好扎紧。另外用瓷瓮,不透光,可以起到避光的作用。箬叶,是箬竹的叶子,外形宽大,清香无毒,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
纵观茶叶制作的发展历史,除了追求更好的口感,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运输,一个是储存。
唐宋时期的饼茶,很好的解决了运输的问题。包括古代的边疆茶,运到少数民族的黑茶,都压成砖状,就是为了方便运输。
而关于储存,各时期的茶人做出了各种努力,只是为了能够长时间的喝到一口新鲜的茶叶。尤其是到了明代,大家开始喝散茶,经济条件好了,各地茶叶多了,运输不是难事,怎么收藏保存好茶叶则是重中之重了。
对于现代人来说,收藏茶叶则没有古人那么复杂。绿茶收藏要注意几点:密封、避光、防潮、防异味、防挤压,低温最佳。避光 低温可以延缓茶叶的氧化,防潮则茶叶不会霉变,密封、防异味则茶叶不会丢失香气被串味,防挤压则散茶不会压碎。
对于绿茶来说,家庭存茶,最简单的方法,密封好放入冰箱冷藏,则可保持比较久了。其他的5大茶类,则各有方法,就不一一列举了。
下一篇解读:置顿
未经本人许可,请勿复制粘贴传播!!
❤zjy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