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理解六层次包括(从最高层到最底层按顺序排列)
1、系统、灵性
2、身份
3、信念和价值观
4、能力
5、行为
6、环境
朋友前几天找我聊天,说起自己的苦恼,她有个控制型的父亲,而自己从小就是乖乖女,什么都听父母的也不敢反抗,甚至于老公也是父母给介绍的,但到了30多岁了,反而开始跟父母顶撞,经常吵到身心疲惫,自己也搞不懂是什么状况。
古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到了30-40岁这个阶段,一个人事业上基本站稳了脚,也当了父母,身份和角色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就开始探寻“我是谁”这个话题,因为每个生命都会探索自己存在的意义,只是悲催的是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搞明白自己到底是谁。
那如何从NLP理解六层次来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呢?核心还是自上而下,如果光靠改变环境,比如父母唠叨的时候强忍住不顶撞,那我猜有一天你肯定会憋出病来。
首先要站在第一层看到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是自己和原生家庭这个系统的关系。
接下来要觉察一下,在跟父母顶撞的时候,自己在这个系统中的身份是什么?是成人?还是一个叛逆的孩子?这就走到了第二层。
这里我们有必要把成人这个身份重新复盘定义一下。成人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成熟的人。那什么样的人才是成熟的人呢?只有背叛自己的原生家庭,才算是真正的成熟(这么说,看上去有点不太合适)。这个背叛并不代表不孝顺,也不代表忤逆,而是从父母的期待、行为模式和相处模式中走出来,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其实人早晚都会叛逆,因为每个人最终都要做独一无二的自己。那些真正没有叛逆的孩子,我们要看到是他们的父母一定是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这些孩子没有必要叛逆就已经可以做自己了(而溺爱并不代表自由,溺爱只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忽视,会让孩子丧失边界感,反而无法获得自由)。如果一个人小时候被父母控制不叛逆,长大后可能会以更加让人难以接受的形式叛逆(抑郁、滥交、与父母断绝关系等风)。
朋友与父母的这种关系其实就是一个叛逆孩子的行为。如果觉察到自己的内在还是个叛逆的孩子,就要在系统中摆正自己的身份,在父母那里,就运用我们作为孩子的身份,享受父母给我们的爱,运用父母的爱,来滋养我们自己。那应该怎么做呢?我们首先要看到父母唠叨和控制的语言背后对我们的关爱,父母为什么不去唠叨别人控制别人呢?因为他们爱我们,当我们理解到这一点,就自然放下叛逆的心,重新接纳父母,并跟父母重新链接。我们甚至可以用风趣的方式跟父母说:“哎,妈,看看你又唠叨了不是,看看你都摧残我这么多年拉。”甚至可以在父母唠叨的时候,对父母笑一笑:“妈,我知道,你那是对我好,关心我,来,让我给你捶捶背。”
在我自己身上发生的又是另外一种情况,公婆二人在我家总是斗嘴,因为我学了一些沟通方法,有时候就会出面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但是协调了很多次以后,都是当时和好了,但过不了一辆天就又开始吵架,而且越演越烈,后来我明白了,原来我在和公婆的这个关系系统里,身份错位了,我总去劝架,变成了他们是孩子,我反而是父母,孩子为了引起父母关注,当然会越吵越凶罗。其实那也是他们的相处模式,我很难改变,不如随他们去,他们回归家乡过自己的生活,反而相安无事。
其实在夫妻这个系统里,我们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身份,是女人?还是男人?夫妻关系出了问题,也大都是因为身份的错位。这里就不多说了,朋友们可以自己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