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道的特性,超越二元对立
原文省略。
我们都知道二元对立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模式。也指将事物划分两个相互对立,互不相容的极端或范畴。
例如:善与恶、黑与白、理性与感性、男性和女性等,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简化问题,但存在局限性。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都喜欢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定义着这个世界。都认为自己能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其实所谓的世界,只是你认知中的世界。
自我好恶出发去界定,美、丑、善、恶,也会制造很多冲突,对立。让人心不纯。自我若起虚妄分别,就会制造出种种二元对立。
界定出何为美,同时就会制造何为丑,界定出何为善,同时创造出了不善。
在生活中的运用,不去做对比,万物都是单纯而神圣们存在,一旦做对比,就有二元区别产生,若加上各人好恶,就马上产生二元对立,冲突。
简单来说,不自以为是。自以为是的人远比无知更可怕。
我们都认为自已是对的,想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如果与自己的做法不符,则认为是愚蠢的。
不妄言定论,往往你看到的并不是真相。
不胡作非为,以身作则,行不言之教。做利益一切众生之事,从不推辞。做许多利益众生的事不占为己有。心中没有任何傲慢,积功累德之事却从不居功。
第三章 长治久安之道
有贤能却不标榜,百姓不会落入忌贤害能的恶性循环。不推崇珍贵稀有之宝,百姓就不会起窃盗之心。
不炫耀各种会让百姓起欲贪之事物,人心就不会混乱。
重点让百姓能虚心学习、常怀感恩之心,让人内心富有,返璞归真,平常心态,不长养欲望欲贪,使人起惭愧心而不敢胡作非为。
不起祸端,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争,长治久安。
顺天之道而为,宇宙本体“ 空无 ” 呈现空虚的状态,但却充满无穷尽的巨大能量,那是用不尽的。
道德经告诉我们不引起事端,不自以为事,做一个谦虚的人,不居功不自傲,做利他人之事,有能力不显摆,无能之人不打压。
百姓安居乐业,是人人向往的生活。创造一个和平的乐园,中国这样,外国也这样,世界也这样,这是我们理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