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梳理一下今天学习的社会冲突理论框架。
自从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首创“社会学”(Sociology)一词以来,这个学科超脱了人文领域范畴,接受了实证主义改造,成为一片浩瀚的学术天空,囊括难记其数的理论与流派,如社会进化论、社会治理理论、社会冲突论等。
本系列文章将给社会冲突论的内容做一个短平快的、功利性的概括阐述——虽然不可能通过如此简短的文章完全吸收前人心得,然而可以为疫情期间诸多社会矛盾冲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一种规范严谨的解释方法。
前缘:对结构功能主义的批判
社会冲突理论并非石头里蹦出的猴子,从某种层面上说,它是为了批判结构功能主义而诞生的。20世纪40到60年代,结构功能主义被视作“社会学中的生物进化论”,这种说法既体现了其在社会学中的重要地位,也暗示该学说蕴含进化论的逻辑。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其中各组成部分以有序方式相互关联,对社会整体发挥必要功能。结构功能主义的提出者和代表学者是帕森斯(T·Parsons),提出Adaption, Goal-attainment, Integration, Latency pattern maintenence(A-G-I-L)的四步走模型,用于概括如家庭、组织等社会子系统发挥功能的基本路径。社会维持着结构与制度平衡,在子系统功能的不断进步中得到发展。帕金森派的学说把这种均衡看作是常态,则与之对应的冲突被视作是一种紊乱、病态。
结构功能主义的弊病很快显现:二战过后,经济萎靡不振,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人与人、派与派的冲突从没有停息过。结构功能主义对此束手无策,人们意识到,或许冲突也并非就是病态的,而是人类社会一种天然的常态。
内涵:争夺稀缺资源的对抗
1956年,美国社会科学家科塞(Lewis Coser)在《社会冲突的功能》中首先使用“社会冲突”的术语。他把冲突定义为与稀缺资源相关的斗争,其目的是伤害以至破坏对方。其中的稀缺资源可以是经济利益,也可以是权力等。
他认为,同一社会中的各种群体必然会发生权力分化,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阶层,且阶层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最终会产生一系列群体性事件,即社会冲突。由他发端的社会冲突论主要研究由价值观、权力、地位、资源分配等因素引发的冲突对抗。不难看出,社会冲突论不再排斥冲突、群体事件,而将之视作社会发展的正常产物,视作研究社会的核心之一。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卡尔·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也被认为是社会冲突论学者中的重要人物,这并不奇怪,因为他的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观点之一是,阶级和阶级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是其与社会冲突论的学术渊源。马克思的理论中,社会冲突的总根源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背景下,一切社会冲突可溯源于不平等的经济关系。
德国的齐美尔(Georg Simmel)充分地肯定社会冲突的积极作用。他的学说从各个方面论证社会冲突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普遍存在和不可避免的。不仅如此,社会冲突非但不一定会引起社会各系统的崩溃变迁,反而会促进社会有机体团结统一,保持系统整体完整性——正如社会合作一样,冲突对社会协调发展也有积极作用。通俗易懂地说,小两口有含情脉脉的时候,也有吵架的时候,结构功能主义觉得吵架太不好了应该想办法完全避免;齐美尔则觉得小两口就应该吵架,吵架也不一定会离婚,不吵架一定不合理。吵架能对这段关系产生积极作用,不可或缺。
上文提到的科塞在描述社会冲突时,引入了一个概念:社会安全阀机制。他认为,不管什么社会体质都有冲突存在,冲突不断积累,一旦超过了某个限度,社会体质就会崩溃。因此社会需要建立调解冲突的“安全阀”来排泄进攻、敌对情绪,从而避免压抑导致的大规模冲突动荡。安全阀有减压、为政策制定者报警、整合沟通资源、激发社会秩序新制度四大作用。
科塞的学说中,弹性越大、越灵活的社会即面临更多冲突,但这种冲突对社会不会有根本的破坏作用,而会有整合稳定社会之益处。相反,僵硬死板的社会穷尽压制手段来阻止社会冲突出现,哪怕只是一点细微的冲突也如临大敌,极力压制。然而,冲突不断积累,总会达到限界,届时爆发的冲突,其烈性与程度就难以控制了,会极大破坏社会秩序。
德国的达伦多夫(Ralf G. Dahrendorf)的视角主要投向冲突的根源,提出以“权威关系”为基础的辩证冲突理论。他认为,社会冲突对抗起源于对权力和权威的争夺,权威的不平等分布是冲突的根源。社会变迁中,社会群体不断分化,各群体的权威总是不均等分布的,人们感到物质水平上升但生活幸福感下降,这种“相对剥夺感”积累导致了社会冲突,进而可能导致权威丧失、社会动荡。他既承认社会结构中有相对稳定性,又强调社会冲突的波动性,其学说中有典型的辩证特征。
明天打算进一步总结社会冲突的分类与量化问题,再套用这些学术观点评价一下上海疫情期间的社会冲突问题。
需要声明,本人并非社会学方面的专家,以上皆是作为外行人、学习者,可以说写给自己的学习总结,大部分是拾人牙慧,少部分是个人心得。读者应当质疑这些文字的权威性,自行勘辨真伪。也欢迎友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