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的课程已经进入到后期了,本周在学习的课程是《另类投资》和《决策模型与商战模拟》。还是整体说一下我的心态,今年上课的心态和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都是完成作业型,想快点把课程修完,作业和考试都没有认真对待,导致学习后的课程如过眼云烟。今年调整了目标,思考清楚了读MBA的意义还是在于希望学习到知识、而不是拿个证书,因此调整了课程节奏以后,上课的投入度、作业考试的完成度以及知识的长期积累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可见对于长期目标的思考尤为重要,无论职业还是学习,确定好长期目标并矢志不渝的推进,在过程中围绕目标去制定工作和生活的模式和节奏,无论是过程效果还是心态上,都会有很大的焦虑缓解。
除了知识型内容之外,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决策模型与商战模拟》中提到的“决策的障碍”,决策可能是理性的或非理性的,并受到许多因素的阻碍。
-个人的性格特质和经验
-认知偏差(过度自信、确认偏差、锚定效应、光环效应等)
-潜意识在决策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时间紧迫
-群体思维
老师蓝颖杰说他以前对潜意识在决策中发挥的作用不以为然,认为有一定影响,但是不至于是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他做了一个实验。在学生没有充足经验的情况下,将北京大学硕士班学生分为两组,并分别问愿意为下面的房间支付多少钱一晚。并且在此之前先问下面这个略带暗示性的问题:
-你觉得这个房间值$X一晚吗?
-其中这个X分别取(X=5000)和(X=50)
X=5000的小组,统计出来愿意支付价格的均值是$1427、最高$3000、最低$900;
X=50的小组,统计出来愿意支付价格的均值是$113、最高$450、最低$70。
由此可见结果是惊人的,同样的问题老师也在MBA的课程上咨询过,不过因为MBA的同学有丰富的经验,所以结果直接估算是$300-500,也深刻的反映了经验对于决策的重要性;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普遍经验缺乏的情况下,暗示性的问题对于决策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暗示5000和暗示50,对于决策结果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潜意识或者外界的暗示下,人们很容易出现认知偏差,并对决策产生天差地别的影响。常见的认知偏差有过度自信、确认偏差、锚定效应、光环效应,这里解释一下这些心理学名词的意思。
-确认偏差:确认偏差是一种认知偏差,人们倾向于寻找与他们先前持有的信念相一致的信息。他们也更重视支持自己信念的信息输入,同时丢弃相互矛盾的信息。
-锚定效应:又称沉锚效应,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光环效应: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
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确认偏差,这也是之前陈玮老师讲过的心智模式,我们习惯戴着长久以来形成的有色眼镜,这个有色眼镜对我们决策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对于我个人而言这个有色眼镜就是长久以来的不自信。在这种不自信的确认偏差下,在任何工作中,我都倾向于去寻找支持我“做不好”“没做好”这一信念一致的信息。例如某一项工作完成了,我总是去寻找自己哪些地方没有做好的信息,而忽略那些别人认可的我做的好的信息。虽然从某种程度来说,自我反思自己不足之处是进步的源泉,但是这种确认偏差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打击了个人自信,在做事情、说话的时候,总是畏首畏尾,担心自己“做不好”“没能力”。
而在当今的职场中,尤其是作为一个HRBP,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在人这个事情上,我们要理性和自信并存,通过客观的战略分析找到业务的痛点和人力资源的发力点,同时对自己的判断和解决方案有着充足的自信。试想作为一个内部管理顾问,如果自己都对自己的解决方案没有信心,如何去推动业务采用呢?
我想今年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个命题,就是摆脱这种认知偏差、改变心智模式,去积极探寻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放大它并培养自信;同时更注意在自己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候,时刻警醒自己:你的旧心智模式又出来了,赶紧改变它,不要让它左右你。
我的人生定位是女性持续成长践行者,美好组织探索者,未来10年我希望塑造自己专业、成长的形象并能有自己的一项热爱。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