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里难受,弄得在床上躺了好久也没睡着。不知怎么就突然想起,有一次生病时也是如此辗转反侧,然后便十分思念自己的家。那是其实自己就身在家中,思念的却是另一个家,儿时的那个家。
家到底应该是个怎么样的定义?房子,居所,亦或者是温柔乡?这个可能也是见仁见智吧。我常想起儿时的家,是个北京五环外的小院子。母亲和我住在那,但是只要上学就又不知道会被安排到哪。以前以上学近为理由,家里让我住过很多地方。我记得小时候不爱吃她做的饭,但是如果听到可以回家,不论别的地方的伙食有多好,也会理解放下筷子跟着走。儿时的玩伴都在同一条街,我很庆幸,多数都陪着我一起长到至今。我出生本地,而且常年居住于此,不大理解北漂们的家乡情结。但感觉,我对儿时居所的感情,应该相近与此。
如今时过境迁,院子因为北京的新规划已经不在了。有时会走回去看看,然而绿化带和灰色的围墙挡住了视线,看不到它现在的样子。其实就算真能进去,大体也可想而知。人家规划时就想好了土地该有的用处,院子也不可能还保持到现在。不过就算如此,走回去看看也是好的,就当做个念想。
现在的新家,母亲不再与我同住,家里也有了新成员。我有时候和今年新诞生的小成员一起看电视时也会左思右想,等她长大了会不会也对现在的新家有些感情。她错过了很多,但她也会遇见更多。
我觉得对家有感情是好的。都说物是人非让人伤感,其实人在物也失也不见得就能让人习以为常。我家的小院陪伴我度过了将近二十个年头,它陪我诞生,我看它不再,说实话也像是个年长的亲戚。只是它不大会嘘寒问暖,但它却总是为我遮风挡雨。我记得夏天夜里坐在院子躺椅里乘凉,记得冬天全家挤在一间屋子里烧着煤炉取暖。它可能做不到如今科技给住户带来的安稳,却依然尽全力保护着我不受风吹雨打。总之,我很想它。
有的时候也常去姥姥家。姥姥家有一个两进的院子,院子大概比我小时候住的大出一倍。墙根有自家种的植物,门厅还有自家养的兔子。也该能算上以前院子的加强版。但每当走进这院子,左观右望,却丝毫找不回儿时的亲切感。可能那是种回忆,一种无法被替代的回忆。
不论如何,儿时的家已不在了。可能等到春暖花开,得了工夫还会再去从远处望望它以前所在的地方吧。也可能慢慢开始喜欢上现在住的新家,毕竟每天都有和家里小成员一起度过的新回忆。等她再大些,大到可以看懂电视再说些什么。到那时候,拿出以前的相册,告诉她,这是我的第一个家。一个你没能赶上,但你一定会喜欢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