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在一天乃至一生的过程中,我们每个动作都是完成某个目标的线性步骤中的一步,我们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一个有目的的系统的组成部分。
今天介绍一本褒贬不一的书:《用系统来工作》,英文原版曾经获得过纽约图书节非小说类最佳图书,而国内豆瓣的评分只有6.4。作者是一个叫Sam Carpenter的美国人,实际上全书就是作者的自传,讲述一个美国屌丝通过使用系统思维成功逆袭的故事。一个朋友对这本书推崇备至,但自己读过后发现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其他,行文不流畅、啰嗦反复,偶尔还会有些前后的逻辑冲突,阅读感实在不敢恭维。但是从另一方面,作者的一些观点因为立足自身实践,反而颇多认同。
如何认知系统
作者把人生比作机器(系统),他提出如果你想看清自己在人生这部机器里处于什么位置,就必须从外部去观察。你必须站在外面,才能更清晰观察你的人生,看清你何以成为它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你只需以观察周围物体的态度,来看待你的人生就行了。一旦看清,剩下的就是查漏补缺。
这个类比和佛洛依德的“自我、本我、超我”很相似,实际上出于外部观察视角的就是那个“超我”,这样的反观自省让我们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觉察和思考。
关键在于行动
仅仅做到认知系统还远远不够,关键是你做什么。就如网路上的热门段子:“读了很多书,但仍然过不好人生”,究其根本就是缺少“行”的环节,使“知”与“行”割裂开来。
“知”要会区分“真知”和“伪知”,考察点就看你如何做。就好比总有人说健康重要,但却又烟不离嘴、迈不开腿,他的“知”就是“伪知”。按照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说法,行外无知。
你既然”真知“了,就要立即采取行动。
1.行动为先,仅有良好意愿、积极态度和巨大热情是不够的,重要的是一个人此时此刻在现实世界里采取的行动。
- 接受不完美,不完美的事情经常发生,进三步退一步是正常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在”行“上磨砺。
- 错误≠失败,你可能做错,但是错误并不等于失败,恰恰相反,所有最终的失败都是因为你没做,或者说”没错“。
用文件指导系统构建
如何让系统具象为具体的行动,作者提出了”文件思维“。认为文件能让飘忽不定的短暂有机过程,转化为每一次都精确执行指令的固定机制。
我们来具体看下用系统来工作的三大文件:
战略目标文件。用一页纸规划出大方向,作为你的《独立宣言》,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经营总则文件。你要基于战略目标,从日常经验中提炼,同时以新的系统思维来制定这些原则,这也是瑞.达里奥在他《原则》一书中反复强调的。这些原则就是你的信念,不要急于求成,对自己要有耐心,深思熟虑,认真制定,让原则经受的住时间的考验。
工作程序文件。你不能总是忙于应急救火,而是花时间打造防火环境,工作程序就是成就这一切的实实在在的工具。这套文件是一套规程的集合,精确描述你的生意或事业中各系统如何运转。同时,工作程序是你的日常业务的基础,随环境的变化而调整。
制定工作程序的注意事项
实际上,在三级文件中,战略目标是愿景,经营总则是指导原则,用于日常频繁使用的更多是程序文件。这一部分文件恰恰是最多也相对最复杂的一部分,有些特殊事项需要引起注意。
关键点一:制定一个正式的“自下而上”的共同期望值,一线员工由此得到激励和期待,向经理提交建议。经理与其上级也照此办理,逐级向上、直到最高管理层。自下而上是实现高效率和员工接纳的关键,这与自上而下的传统思维模式正相反。
关键点二:为设计、制造和执行循环可持续程序,每次过程发生时都执行最佳解决方案。我们将程序落实于书面,然后每次都精确按照文本执行。无论谁执行规程,用的都是同一个最佳解决方案。
关键点三:程序文件不只限于明显的困难领域,它适用于所有内部系统。记录一个看似完美的系统,往往会暴露小瑕疵,文件本身就是推动系统优化升级的有效方式。
关键点四:不要制定程序来处理随机的或很少发生的问题,即不太可能再次出现的问题,以免把生意变成笨拙的官僚机构。千万别被堆积如山的罕用程序淹没,解决罕见问题只需以战略目标和经营总则提供的指导方针为基础,加上常识即可。
用系统来工作的流程复盘
- 获得思维模式,将基本视角深入内心。
- 确定并描述你的职业与生活目标,这是你的战略方向。
- 制定一套决策指导方针作为你的经营总则。
- 确定改进的具体过程,包括已有和新建系统,升级淘汰其他系统。
- 剖析每个系统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以线性步骤或叙述进行格式描述。
- 每次解決一个系统,尽量简化、提高各步骤的效率。必要时改变顺序或增删步骤,完善每个系统。
- 作为系统改进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记录每个过程,形成一套工作程序以确保连续性。
- 让新工作程序发挥作用,定期检査,必要时调整。
用系统来工作是一种思维模型,不论是对于升级自己的认知,还是解决工作,都提供了一套自洽的解决方案。而在这方面,相对而言,割韭菜的李笑来讲的更透彻,对照来读也别有一番滋味,后续也尝试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