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久前,我在微信上遇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先是添加了我的好友,却连个自我介绍都没有,让我摸不透是“何方神圣”;当我通过了她的好友请求后,她也不立即发声,而是延迟了很长一段时间,迟到我几乎都要忘记有这么个新朋友时,才突然给我来了个“在吗”,紧接着还加上了几个问号,却不具体说明有什么事情;等到我回复了她,问她有什么事吗,她便发来了一大段的文字。
我仔细看完后,才发现她是看到我的文章后,向我倾诉她自己遇到的情感困扰的。本着“读者就是上帝”的原则,我耐着性子看她发来一段又一段文字,也诚心诚意帮她进行疏导、排解。
原本是想尽可能的帮助到她,可没料到,她却并不领情,没等我发出几段文字,就发来一段让我哭笑不得的话:“估计你也不会仔细看,我就是向人发泄发泄,说出来就好了,就这样吧。”我还准备了一段话结束这次莫名其妙的聊天,结果准备发送的时候,却发现她已经把我删掉了。
这就是典型的不会说话,把天聊死了。按她这种只顾着自己痛快,却不考虑别人感受的聊天方式,事情很难顺利的解决,有情感问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用这种方式去沟通,难免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像“喝酒误事”一样,这可以称之为“说话误事”。
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得心应手的一件事非说话莫属,自打降临到人世后,最多只需一年多,我们就学会了说话,并一直将这个技能运用到今天,而且还会持续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但会说话不代表会沟通,说话只需要学会声带振动就可以,有效的沟通却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培养一定的能力。
有的人拥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说出的话得体有度,让人心里感觉舒服,自然乐意与其沟通,沟通起来往往十分高效,获得双赢的结果;有的人则不会沟通,说出话来总让人如鲠在喉,难以接受,虽然本来可能并没有恶意,却容易让人误会,得罪人,甚至导致“好心办坏事”,双方的沟通往往也会不欢而散。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日益发达,信息传递越来越迅速,人们的交流也日趋频繁,沟通能力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美国斯坦福大学沟通力与领导力客座教授彼得·迈尔斯指出,在如今的高科技环境中,很好地运用口语能力正变得越来越稀缺,掌握了沟通的能力,就会拥有巨大的优势;相反,沟通失败,则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只有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变得“会说话”,才能在当今社会立于不败之地。那么,究竟该如何做,才能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让沟通更有效,让交流更顺畅呢?
3
中学阶段时,老师会经常让我们划重点,把书中最有用的信息标注出来,以此来加深印象。同样的道理,在沟通中,我们也需要明白以下三个重点,把它们划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更高效地表明自己最主要目的和想法,让对方更容易理解你的具体意思,令沟通更有效,争取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个重点:抓紧时间。
无论翻开哪一本有关沟通的书,它们都提到了同一个关键词:时间。在沟通中,时间可以说是最不稳定的因素,它既可能成为有效沟通的催化剂,又可能成为进一步沟通的阻碍。因此,学会在沟通中利用好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每个人都活得急急忙忙,恨不得一天能多出几个小时。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在沟通中,便需要注意控制时间,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
比如当我们要想在网上向别人,特别是陌生人咨询事情的时候,不要只发一句“在吗”就没了下文,这样既没有效率,也是纯粹的在浪费时间。我们可以在“在吗”之后,加上“耽误您几分钟时间,我有一个问题想向您请教……”之类,再透露出一些想要咨询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要在写电子邮件时用敬语,却往往忘了沟通,尤其是在第一次沟通时,也需要互相尊敬。
不要以为这样只是单纯的节约时间,其实,这同样是在为我们争取时间。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我们在沟通的开始就听到或看到一句毫无意义的废话,我们还会集中注意力去参与到沟通中吗?只有得到了有效的信息,我们才可能会有进一步沟通的可能。
但抓紧时间并不意味着一股脑把话说完。沟通永远都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并不是我们把自己要说的说完了,沟通就算完成了。只有让对方也参与进来,给对方留下喘息的时间,才能算是沟通。因此,无论我们多么想一口气把话说完,都要留出等待对方倾听的时间,让对方投入进来,这样,沟通才会继续下去。
第二个重点:归纳要点。
我们认为一个人“不会说话”,不单单是说这人用词不当,有时也是因为其说话太多,却没有重点,最终导致“言多必失”。其实这是很多人的通病。我们大多数人都常常陷入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无论原本的聊天计划是什么,在实际交谈中逐渐变得东拉西扯,天马行空,从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另一种是想尽可能多的把话说完,在心里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把一连串的事情都告诉别人。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沟通的效率低下,甚至沟通的终止。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学会归纳要点,留有余地。将天马行空和一连串的清单浓缩为几个要点,以每件事情三个要点为最好。恰似写作中存在的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在沟通中,我们也要想传达清楚一件事情,也要用起因、经过、结果三个要点,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避免信息量太大,太杂乱的问题,讲述变得井井有条,逻辑也变得清楚,对方很容易就能听明白,听起来也不会感觉晕头转向。而在寻求别人的帮助时,就可以分为事情的原委、自己的做法或想法、想要寻求的帮助三个要点,如此条分缕析,对方便可以清楚的明白你的困境和此次沟通的目的,实现高效沟通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三个重点:把握分寸。
不管在生活中彼此多么的熟悉,都要在聊天时注意把握分寸,守住界限,一旦底线被突破,那么这次沟通只能是不欢而散,甚至连再次沟通的可能都不复存在了。
有两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分寸:
一个是学会分享而不是一味索取。如果我们只是想通过沟通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的话,那么没人愿意和我们深入交流。比如我们想打听对方的信息,如果只是直接地询问,如“你买没买房”,给人的感觉勘定很不舒服,会觉得像是被审问。这时,我们可以换成分享的方式,用引导式的提问,如“最近楼市怎么样,投资房子合不合适”之类。在沟通中,通过分享话题,就可以进而发展为分享信息。
即便是触碰到对方敏感的领域,对方也可以巧妙地化解,不至于因为突破底线而彼此尴尬。
另一个就是学会倾听。美国金牌培训师迈克•贝克特尔在《跟任何人都聊得来》中指出:相对于交谈,倾听有时候显得更为重要,从倾听中我们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例如在交谈时,彼此要用心倾听对方的话,并不时地作出反馈。只有真正学会倾听,对方才能聊得开,话题才能不断深入,也就可以把握尺度分寸,不至于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
4
沟通是一门学问,高效的沟通可以让我们省时省心,事半功倍。我们只有摸透其中的门道,抓中其中的重点,才能走出低效率沟通的怪圈,避免因为“不会说话”给人留下差劲的印象,从而耽误事情,丧失机会。
我是沧海可耕田
一直坚持走心
一直坚持与众不同
喜欢的话,就点个️,加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