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啰嗦一下,在熊猫书院已经坚持了两个多月了,看了7本功能实用性质的书,比如《非暴力沟通》,《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精进》等。虽然这些书不是我的兴趣所在,但我还是坚持去看了。
因为我想,我有必要多涉猎各专业各领域的知识,而不是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
而熊猫书院的书就恰好弥补了我的短板。
今天我也尝试去写不同领域的文章,就像前几天作家分享,要多去尝试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这样才会进步快。
我想,是啊,要尝试不同领域,要丰富自己的,让自己活着的时候了解更多的知识,死的时候更安祥。
遗憾的是,我就只是看了,按照做的少,没有好好的消化吸收,有的地方也不是很懂。
为了解决吸收这个问题,我开始边看边写读书笔记,。
想到读书笔记,我想干脆就用简书写吧,就像我昨天看了道家长老张至顺的故事,然后把他分享出来。
输入与输出是可以同步的。
这样即利于自己吸收,又利于分享给我的读者看啊。
这周熊猫书院读的是《社会性动物》这本书,作者是美国的埃利奥特.阿伦森。
社会性动物,其实就是讲的人这个动物,早在高三的时候,就从政治课本里,知道了,人除了具有自然属性(吃饭,保暖,睡觉,性等)还具有社会属性(获得权力,荣誉,尊敬等。)
今天是星期二,看到书的第二章节,继续讲昨天的从众,大家都知道从众,就是一群人或者一个人干什么,其他人也会由于各种原因跟着干什么。
很明显,从众是人的一种社会性行为。
那为什么人们会从众了?书里说:
一是源于奖惩
二是源于获取信息
三是服从
四是不介入的旁观或者介入参与
我试着通过我自己经历,来举例说明奖惩,获取信息,服从和旁观者四个方面,也是一种尝试。
第一,利益自己的好处或者避免坏处。
记得我大一时竞选学习委员,因为那时候都互相不认识,而我比其他竞选者有明显的优势。因为班里大部分的人认识了我,军训我给他们抬水,我给他们拿东西,跑每个寝室去给他们登记号码信息,经常串寝,这样大家就知道我是一个热情的,服务好的阳光的小伙子。
而其他竞选者大家人都不认识,这时候从众心理就出现了,当进行举手投票时,大家都举手了。
大家知道我会好好服务大家的。
第二,获取信息。
有一次,我上厕所,很急,跑到一个陌生的酒店,大家知道有男女两个厕所,但我是看到有一个男的从厕所出来,门牌看都不看,就奔进男的出来的那个厕所。这就是我的跟从心理,通过跟从这个男的,来获取这个厕所肯定就是男厕所这个信息。
第三,服从
在上班的时候,我的领导要我第二天又去一次娄底,那是我第三次去了,就是去娄底收集一个客户的资料,然后下午赶回来交给她。我第二天没办法,早早起来就去赶车,倒腾几趟才到目的地。
第四:不介入旁观者和介入参与
有一次我骑摩托去县城,在军汉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小车把自行车老大爷撞了,小车子跑了,老大爷躺在那里,人们围观,但是没有去施救的。人们都是观望着,跟从着大部分人的不闻不问态度。
我又想起看到的电视新闻,一个年轻女孩被突如其来的面包车压到车底,当时骑电动车的大哥马上停下车子,去搬起面包车把女孩拖出来,后有一个小车司机也停下来帮忙。慢慢,四周的人就都跟着来帮忙了。
其实,从众心理无处不在,罗尔当时那篇文章《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不仅是转发一次捐助一元钱,还有你朋友圈都在发,你无形之中从众了。
还有一些培训机构的大课,在几千人的环境中,所谓的导师讲的理论,当大部分人都热情高涨的说是的时候,你也会受影响不自觉说是。但是小课或者一对一的课,那跟从的效果明显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