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读了一下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在深深认同书中的观念的同时,不禁赞叹:在1936年就写出如此鞭辟入里的思想精华,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句句闪光,真不愧震古烁今。
成功学和心灵鸡汤最近几年已经变成了过街老鼠,不但遭人嫌弃,还会引来无数的嘲讽和各种无厘头的恶搞,一提到成功学,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而每次社会文化的动荡和变革,总是会有一些大众走向极端。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就看你这个时代以怎样的价值观去面对和评判那些流传下来的观念和知识。而经典的著作即使遭遇了暂时的危机,最终还是会呈现出它应有的巨大价值。
成功学之所以遭遇今天这种尴尬,也是社会思潮的正常呈现。一种事物发展到一定的繁荣阶段,总会有一些鱼龙混杂的东西进来试图浑水摸鱼,把原本的秩序打乱并给人造成浮躁的假象。于是一些本来正确的概念被曲解,进而被大众错误传播,导致整个社会的非理性认知。
那些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的方法和理念,不但不会随着浮躁的泡沫破灭,反而越来越值钱。
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可谓是成功学的鼻祖和巅峰巨著,其地位不能说后无来者,至少到目前也是前无古人。在那样的时代能以如此精辟和锐利的视角洞悉人性最深处的东西,不得不说是旷世大作。
这本书里所提到的那些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在今天这个互联网甚嚣尘上的时代一点都不显得落伍,这也说明那些藏在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人性光辉,从来没有一丝的减弱。
第一篇讲的是接人待物的基本技巧。这里面有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不要批评、谴责或抱怨
书中举了美国总统林肯的例子。林肯年轻时就非常喜欢批评和嘲讽别人,尤其是在其就任美国总统之前,经常跟对手互相抨击。直到有一次因为跟一个政敌闹到了决斗的地步,虽然最后决斗没有发生,但是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林肯,使得他以后几乎没有再因为任何事情批评过别人。
美国内战期间,在重要的葛底斯堡战役战役中,一个叫米德的将军违背林肯的命令没有乘势追击,将敌人放走,林肯暴怒,随后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谴责米德将军的信。但结果是米德从没见过这封信,因为林肯根本没有把这封信寄出去。
作者猜测林肯或许是这样想的:我下命令很容易,但是如果我亲临葛底斯堡,像米德一样经历枪林弹雨的场面,或许就不会这么急于进攻了。把这封信寄出去也许能释放我的怒气,但是米德将军也会因此耿耿于怀,甚至会辞去职务。这对谁都没有好处。
林肯知道:再尖锐的批评和谴责也无济于事。
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批评。从我们上学的那一刻起,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声从来都不曾间断。我们是在一个批评的环境中长大的。但是批评让我们的学习更好了吗?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了吗?
我们有了一点点进步,得到的往往不是鼓励,而是打击!谦虚的文化是我们非常吝啬于鼓励别人,反而是极力主张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的教育制度从来没有因此变得更好。
第二个原则:真诚地赞赏别人
正因为我们是一个喜欢批评人的文化,别说是真诚地赞赏,我们甚至很少去赞赏别人。
世界上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任何人去做任何事,这种方法就是: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去做这件事。
除此之外,绝无它法。
那如何让人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件事情呢?满足他的需要。人类本质上最深层次的需求是“渴求重要”,让他感到自己的重要性。给人赞赏无疑是满足这种渴求的最本质的手段。
赞赏能让一个人由衷地感到自己被信任,被认同,从而能激发他最大的潜能。学生会因为受到表扬而更加努力学习;员工会因为受到老板的赞赏更加卖力地工作。这种正向的激励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源动力。
第三个原则:激发别人迫切的愿望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如果想把一群鸡或者羊赶进圈里,你越是用力驱赶越是徒劳。如果换一种方法,你拿鸡饲料或者草引导它们,会轻松完成任务。
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跟奶奶睡觉时总是尿床,父母的打骂并没有阻止他继续尿床,反而引发小男孩激烈的抗议。
父母发现这其中的原因是小约翰想要象爸爸一样穿着睡衣睡觉,而且还要一张属于自己的床。于是父母便跟小约翰达成协议:只要不再尿床,就给他买睡衣和床,于是小约翰真的没有再尿床。
“自我表现是人类天性中最重要的必需品”。在工作中,如果我们利用这样的心理,也会达到意想不到的工作效率。比如,谈判时,当我们有了自己的见解时,设法让对手想到并提出这样的观点,这样我们的谈判结果更加牢固。同样,我们跟下属开会时,激发他们迫切的表达欲望,让他们自己说负责任的言语,而不是直接下达命令,这样在具体行动时,他们才会更加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