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词中画面的方法体会词人的内心情感。
3.以词代词,全面认识金戈铁马的将领、豪情壮志的词人辛弃疾。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学生积累背过的古诗词,学生谈谈词和诗的区别。
一、导入
1.孩子们,学到现在你还知道了哪些词牌名?(预设:水调歌头、菩萨蛮、江城子、念奴娇、长相思……)
师生互动,点出词牌的相关词句。
2.今天我们来学习清平乐这个词牌名(板书:清平乐),看着“清平乐”这三个字,你感到?(感受平和基调)
小结:的确,清平乐本就是一种曲调,祈求四海太平之意。
(板书:村居)再看看这个“村居”你眼前有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村居生活惬意的画面,静态、动态……)
3.我们去看看辛弃疾的村居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二、学习《清平乐·村居》
(一)朗读正音
1.读词我们要读得要字正腔圆,谁来告诉大家什么叫“字正腔圆”?
2.全班同学按照理解的字正腔圆读词,读两遍。
3.指名朗读;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再读;全班齐读。
(二)感受画面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从文章读出了哪几幅画面?用你自己的话把你看到的画面描绘出来。
(三)美的追踪
1.你觉得哪一幅画面最美,美在什么?
预设:
自然风光:茅屋、小溪、青草
(1)生分享自己认为这幅画面美的地方。
(2)你用自己的语言感受到了村居风光之美,这么美,读出来。
(3)指导朗读:茅檐的特点是什么?(低、小)小草又是什么特点?读出草茂盛浓郁的感觉来。
(4)听潺潺流水声,想象体会村居风光之美。
(5)生概括:村居之美,美在?(和谐、宁静……)相机板书
人文之美:翁媪、三个儿子
A.翁媪(一对老夫妻)
(1)生分享自己认为这幅画面美的地方。读出美。
(2)生字指导:媚
(3)语境训练,感受老夫老妻的生活美。读着“醉里吴音相媚好”,我仿佛听到了老翁夸赞老妇说------
(4)生概括:村居之美,美在?(惬意、浪漫、幸福……)相机板书
B.大儿、二儿、小儿(三个儿子)
(1)生分享自己认为这幅画面美的地方。读出美。
(2)生概括:村居之美,美在?(勤劳、童真……)相机板书
2.配乐全班朗读。
3.这就是清平乐,你们乐在其中,老师乐在其中,那么辛弃疾呢?你们知道辛弃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这首词吗?生分享。
4.请看这段视频。
5.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
6.我们再想象一下,当辛弃疾在江西上饶看到眼前的这一户人家,日子如此安宁祥和,其乐融融,当他提笔写下《清平乐·村居》他究竟在想些什么呢?(板书:居安思危)
三、拓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辛弃疾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梦想在梦中都出现着,请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请大家结合注释按照我们刚才学习《清平乐·村居》的方法读通词句想想画面体会词人的情感。
3.生交流自学所得。
4.出示资料,加深体会:这一年,辛弃疾48岁。15年后,63岁的辛弃疾,突然接到任命——前往镇江,谋划北伐。当然,结果必是宋军大败。没多久,辛弃疾积郁成疾,病倒在床榻上。在他生命快要终结的时候,积攒了一辈子的酸楚和愤恨,最后化成两句呐喊:“杀贼!杀贼!”
四、总结升华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豪情壮志的词人辛弃疾,认识了金戈铁马的将军辛弃疾,再看辛词,它有着文人的理想色彩也有着军人的热血情怀,
(1)辛词之美,美在了恬淡:“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辛词之美,美在了孤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辛词之美,美在了悲壮:“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的功业渐行渐远,从金戈铁马到纸上江湖,这便是辛弃疾的一生。
3.辛词留世600多首,全部收集在了他的作品集《稼轩长短句》中,希望大家带着对辛词的兴趣去学习更多的词,更全面地认识辛弃疾!
五、作业布置
1.读一读《稼轩长短句》;
2.写一写《我眼中的辛弃疾》。
磨课心得:
《清平乐·村居》这节研讨课结束了,但我的心里五味杂陈,由起初沉浸在他人的赞扬声中不愿出来到那个对我而言分外重要的人点醒我,由欣喜到尴尬再到清楚地意识到我自己该怎么做,这段经历必须感谢于老师和我的主任,他们开启了我静心反思的漫漫长路。回想备课的这一路,有不知所云的迷茫,也有恍然大悟的畅快,有团队全力以赴的支持,也有试教过程中屡遭挫败的失意……
稀里糊涂——书到用时方恨少
清楚地记得这节课我已经在其他班试讲了三次,那天中午主任通知我,第二天于老师要来听课,我的心里很是慌张,对于于老师我是怀有畏惧之心的,第一次和于老师接触是在大学区赛教的时候,于老师担任评委,在我反思完课后于老师进行点评,一颦一笑尽显大家风范,而我心里忐忑不安,当时于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走在搭石之上发出的是踏踏的声音?怎么去指导朗读?”我紧张得哑口无言。这次又有幸请来于老师给我听评课,既幸运又惶恐。按照之前的流程上完课后,于老师指出了我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破阵乐的导入过于形式,不如直接进行诗词的对比引出长短句的概念从而引出《稼轩长短句》引出辛弃疾、词的解析有些肤浅,“醉”字理解为辛弃疾的沉醉有待商榷,两首词之间的过渡有些牵强,课堂上没有关注学生的状态等等,于老师对我提出要求:既然讲诗词,那么让自己也诗情画意,让评价语言更有魅力,彰显老师的专业素养,其次是脑子里一定要放下现有的教学设计,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在于老师帮我理清思路的整个过程中我一脸蒙圈,心里暗想:词真的这么难讲?老师的建议我自己并没有内化。第一次磨课稀里糊涂让我找不到方向,同时深刻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如梦初醒——绝知此事要躬行
于老师评课后的那个周末,在查阅各种关于辛弃疾的资料,看了《百家讲坛》赵晓岚老师讲辛弃疾之后我自己才对辛弃疾的一生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有了这样的认识才真正可以体会到词人写词时心里的所思所感。我按照要求放下了自己已经试讲多次的从网上借鉴名家思路和自己思考拼凑起来的教案,加上于老师、主任、我们年级老师给我的建议重新进行设计,也算有了自己的见解,读了辛弃疾同一时期的不同词,渐渐走进了这首《清平乐·村居》。这一次课的设计由以词代词的学习上升到了由一首词到同一时期另一首词再到各种不同风格的词,全面认识金戈铁马的将领、豪情壮志的词人辛弃疾。第二天试讲之后刘老师、娜老师、珍老师和主任,我们一起又进行了一次磨课,再次理清课堂思路:读,一读,读通读准确;二读,想想画面理解意思;三读,感悟画面体会生活之美。那次公开课比较顺利地结束了,简简单单的反思之后便画上了句号。第一次教学诗词上公开课,我深刻认识到了:在这个喧嚣的大环境中静下心来坚持学习,对一名语文老师而言多么重要!
再试质疑——山重水复疑无路
前不久接到主任通知,区上一个研讨课于老师把这个机会给了我,主任让我好好准备一定抓住这次机会。其实我的心里是暗喜的:不都已经上过了一次嘛!虽然时隔两个多月了,但仔细回想还是有印象的。于是心里并没有当回事,后来家里出了一些事情彻底没有时间在去重新思考。于老师又一次来听课,我完全按照以前的设计在12班讲了一节课,整堂课下来感觉只是走了流程,少了一份新的认知,更少了那份激情。特别清楚地记得于老师告诉我:课,每一次上都要不一样。当时的我羞愧万分,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因为少了这份思考和新意,又一次陷入迷茫之中。磨课的过程中于老师帮助我理清了课堂思路:1.课前活动,让学生背诵古诗词,点评互动。2.介绍词牌名,走进清平乐。3.初读,完成字正腔圆。4.想象,构建画面。5.补充背景资料,插微课。6.读、议、品、悟走进辛弃疾。7.拓展学习,点到为止。在于老师的建议之下,我努力地在山重水复之中寻找柳暗花明。
课堂展示——只缘身在此山中
6月4日,在璇和珍珍的陪伴下我们去了西航四校,第三节课由我和5.4班的孩子一起呈现给大家,课堂上,我按照设计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古诗词,由学生展示的诗和词让学生说出诗词的区别,由学生积累的词牌名和我的互动中点出清平乐,在孩子们说出词牌名我说出相应的词时,我深深陶醉其中,我为孩子们丰富的积累点赞,为传统文化之美惊叹!之后读词、想想画面、美点追踪,了解背景、拓展一首新词、全面认识辛弃疾,感觉整堂课一切水到渠成。在掌声中完成了这节课,我万分欣喜,将课堂反思抛之脑后……
课后反思——一语惊醒梦中人
在我心里的热火还没有凉下去的时候主任给我发来了于老师对我这节课的建议,于老师的话像锥子一样刺透我的心,足以引起了我对自己的反思,对这节课的反思,然而到现在,我更加感谢于老师的直言不讳,真的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让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还需要做怎样的努力。
课后反思:
细细回忆在我校和西航四校上的这两节课,每一节课课堂都顺利结束,教学目标也都基本达成,然而这两节课有太多太多需要我思考的地方:1.每一节课设计的生成在我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每一个人都尽心尽力为我提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建议,那么这节课究竟还有多少内容是我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2.两节课堂上都有几名特别出色的孩子,他们的精彩发言会一次又一次博得听课老师的掌声,听到这样的掌声我也感到欣喜,为了课堂效果的呈现,于是后面的问题中会多次提问那些回答精彩的孩子,而忽略了大多孩子,课堂面对的是所有孩子,并非这几个。如果我可以在问题的提出之后可以给这些不愿举手的孩子一些时间,如果我对他们多一些耐心和启发,课堂效果会不会就不一样了。3.因为这次在西航四校上课,孩子们已经学过了这首词,在理解意思想想画面的时候我没有告诉孩子理解意思的方法,如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等等,这一环节感觉凭着孩子们已学已会草草而过,然而这样的方法指导应该在润物无声之中给予孩子们。4.在追踪美点的时候我有些急于求成,翁媪“相媚好”的画面多么美好,我没有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只是片面的理解,在后面几句的朗读指导上也不够充分。备课时我就一直在想,我要教给孩子们什么?是会背吗?是理解词意吗?明显不对,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这首词的意思很简单,背诵更不是难事。那我要教的是什么?是意境,是用现代语言再现词文描绘的意境。然而这节课真正走进村居里的孩子较少,要想让孩子走进去,老师就应该先进去,我认为对词的教学一定要保持一种敬畏心理,在诗词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查阅各种资料,以免出现贻笑大方的错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太重要。
在我看来,整个磨课过程虽谈不上涅槃重生,但每一次推倒、重来,我都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感受到了自己一点一点的成长,感谢在我欣喜之时及时点醒我的于老师;感谢在我迷茫时鼓励指导我的闫主任;感谢一路走来和我站在一起备课、磨课的小伙伴。我会学会反思,继续努力,和这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奔跑在理想的道路上,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梦在途中,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