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1梁惠王章句上诗解2王道养民教以孝悌
题文诗:
梁惠王曰:吾之于国,尽心耳矣;河内凶则,
移民河东,移粟河内;河东亦然.察邻国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焉,
寡人之民,何不加多?孟子对曰: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有,
百步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也;以五十步,
而笑百步,其则何如?王曰不可;直不百步,
是亦走也.孟子乃曰:王如知此,无望民之,
多于邻国;不违农时,谷不胜食;数罟不入,
洿池鱼鳖,不可胜食;斧斤以时,入于山林,
材不胜用.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也者,
不可胜用,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衣帛矣.
鸡豚狗彘,畜无失时,七十也者,可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谨庠序教,申明之以,孝悌之义,颁白也者,
不负戴于,道路上矣.七十岁者,衣帛食肉,
黎民百姓,不饥不寒,然不王者,未之有也.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1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2,移其粟3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4,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5以战喻。填然鼓之6,兵7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8。或9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10不百步耳,是11亦走也。”
【译文】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对于国家,可算是操心到家了。河内地方遭了灾,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到河东,还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灾也这么办。细察邻国的政治,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我这样费尽心思的。尽管这样,邻国的百姓并不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答道:“王喜欢战争,就请让我用战争来作比喻吧。战鼓咚咚一响,双方刀枪一碰,就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下。假设跑了五十步的耻笑跑了一百步的战士〔胆小〕,那又如何?”王说:“这不行,他只不过没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了呀。”
【注释】 (1)寡人:寡德之人,古代王侯的自谦之辞;寡,少。 (2)河内、河东:魏国的河内地,在今河南济源一带;河东地,在今山西夏县西北一带。 (3)粟:禾、黍的子粒。(4)加少:更少(5)请:请您允许我…… (6)填然鼓之:填然,即“填填地(响)”“咚咚地(响)”;鼓,击鼓;之,这里指击鼓的事由。 (7)兵:兵器,武器。(8)走:上古跑叫“走”;这里指逃跑。 (9)或:有的人。(10)直:只是,不过。(11)是:此,这。
【原文】
曰:“王如知此,则无1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2食也;数罟不入洿池3,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4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 孟子说:“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老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在农忙时,不去〔征兵征工,〕占用耕作的时间,那粮食便会吃不完了;不用太过细密的网到池塘去捕鱼,那鱼鳖也就吃不完了;砍伐树木有固定的时间,木材也就用不尽了。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遗憾了。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基础哇!”
【注释】 (1)无:毋,不要。 (2)胜:旧读shēng,尽。 (3)数罟不入洿池:数,音shuò,密;罟,音gǔ,渔网;洿,音wū,不流动的水,池塘。 (4)以时:按一定的时间,按时。
【原文】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1帛矣。鸡豚狗彘之畜2,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3之教,申4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5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6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7,涂有饿莩而不知发8;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9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每家都有五亩地的宅院,院里种满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绵衣了。鸡、狗和猪的畜养,不要耽误繁殖的时机,七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家人百亩的耕地,不要让他们失去耕种收割的时机,一家几口人就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好好地办些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教育他们,那么,须发斑白的老人也就用不着背负、头顶着重物奔波于道路上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绵衣穿,有肉吃,平民百姓不受冻饿,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的,是从未有过的事。“ 〔丰收年份〕猪狗能吃上人吃的粮食,却不晓得及时收购以备荒年;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没想到要打开仓库赈济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不怪我呀,怪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刀子杀了人,却说‘不怪我呀,怪兵器吧’有什么不同呢?王假如不去怪罪年成,〔而切切实实地去改革政治,〕这样,天下的百姓都会来投奔了。”
【注释】 (1)衣:音yì,这里是穿的意思。 (2)鸡豚狗彘之畜:鸡和猪、狗的畜养;畜,音xù,畜养,饲养。 (3)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庠,音xiáng。 (4)申:一再,重复。 (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颁白,须发半白,也写作“斑白”;负,背负;戴,顶在头上。 (6)王:音wàng,以仁义统一天下。 (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这句中“检”当读为“敛”。这句话的意思是,丰年时,谷贱伤农,狗彘都能吃上人的食物,当政者却不平价收买粮食,储藏之以备荒年。这样的解释,是颜师古对《汉书·食货志·赞》“孟子亦非‘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所作的解释。《汉书·食货志》“检”也作“敛”。但《孟子》赵岐《注》却解释为“不知以法度检敛也”,也就是不知以法度约束的意思。我们之所以从颜师古,是因为“检”之有法度义最早见于《荀子》,至于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约束、限制义更是晚见于《论衡》。赵岐《注》显然是用汉代才有的意义解读这段话了。相反,“敛”的收藏、收捡义,在《孟子》成书的年代则较为常见。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道路,后来写作“途”;莩,音piǎo,通“殍”,饿死;饿殍,饿死的人;发,打开,这里指打开粮仓赈济。 (9)斯: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