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导向的孩子,会开启对父母的依恋模式,自愿接受对方的照顾和引导。而失去孩子依恋的父母,只能靠责任和承诺对待孩子,而这种责任,承诺却维系不了一种健康的亲子关系。只有建立了好的依恋关系,即使是没有任何教养技巧的父母,孩子也会接受父母的引导,获得教养的成功!
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
依恋起到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对成年人和孩子进行排序!
父母导向的孩子,会乐于接受父母的照顾,引导,将父母地位放在前面,而同伴导向的孩子,会将同伴位置放在重要的地方,一旦遇到同伴与父母的冲突,会远离父母而更亲近同伴。这时,父母应该看到的是亲子依恋关系出了问题,而不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影响依恋关系的另一方面就是父母强加给孩子的各种要求,而孩子完不成时,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会成为影响你在孩子心中位置的影响因素。
一旦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排序乱了,那么,即使孩子在心中非常依恋父母,也不会接受父母的管教!
支撑父母心甘情愿的原动力!
依恋不仅让孩子愿意接受成年人的照顾,更能激发成年人照顾孩子的本能!依恋程度越高,就越容易投入注意力,依恋程度越低,那么就很难吸引注意力!
但大部分父母都需要借助依恋关系,在旅行责任时,熬过数不清的波折和疲惫!
让孩子愿意听父母说话
教养的基础是孩子愿意关注我们,愿意听我们说话。依恋父母的孩子,更愿意看重父母看重的一切!注意力在父母身上,孩子就会注意父母所说的话!
让孩子跟父母更亲近
依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亲近我们。父母导向的孩子,孩子会很黏父母,对于任何一方离开视线,都会寻找,产生焦虑。而同伴导向的孩子。就会对同伴的离开产生焦虑,现在通讯科技发达,孩子自然就会花费很多时间与同伴借助通讯产品来联系,缓解焦虑!
让父母成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只会把自己深深依恋的对象当做是模范!
当孩子的依恋对象积极向上,那么孩子就会学到积极的行为,反之,则会学到一些消极,不良行为!
让父母成为孩子的引导者
教养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孩子提供方向和引导。但一旦孩子的依恋对象不是父母,那么即使父母的教养方式在高明,也无济于事。就如婴幼儿,都喜欢模仿父母,而孩子一旦长大依恋发生转移,那么父母的行为,教导就不能被孩子心甘情愿的接受。
孩子不依恋父母,当然也就不听从父母的教导!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成熟给予孩子指导,只有孩子心智成熟,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
让孩子愿意为了父母努力
依恋意识是孩子天生的警钟,会时刻提醒孩子,不要做让父母厌恶的事,自觉的不去触碰父母的底线!
依恋意识的核心是分离焦虑。孩子会对依恋对象的离开而焦虑不安!
父母的不信任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了好像撤掉孩子前进的风帆,孩子自然没有动力去达到父母的预期。父母需要明白,为我们的信任赋予价值的,正是孩子的上进心,而不是孩子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章节内容摘要解析,关注后在专题有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