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的概念「场域中的对话」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确,我们在不同的场域里发生的对话方式不一样。场域很奇妙,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域里,会不由自主地切换到适合的方式,这就是所谓场域的能量吧。
提起对话,通常我们身边发生的对话都是这样的,某人发表自己对于某事的见解,另一人不停点头,还会说你说的都对。又或者,另一人说,你说的不对,然后两人为了各自的观点辩论,陈述自己的理由,妄图说服对方。但更多时候在激烈的对话背后,我们忽略了,双方都在自己的坐标轴里,每个问题都有它的边界和适用场景,在不同的象限里讨论,有意义吗?两人都忙着为自己的观点辩解,丝毫没有听进去对方的内容。
我们始终是1,却无法成为2。
昨天晚饭是和很多朋友们一起吃的,一位兄长讲了他上大学时发生的一个故事。我们都听过一个成语“每况愈下”。当时的兄长跟室友聊天时用了「每况愈下」来形容一个现象,室友纠正说是「每下愈况」,两人都坚持己见,就这个成语争论了一夜,最后甚至搬出了《辞海》,结果却非常的戏剧性,这两个说法都有。于是俩人无奈地睡觉了。
在昨晚,我还在感叹"学霸到底不一样啊,为了真理可以不惜牺牲睡觉时间"。但今天,我的感触特别深,我们总在自己的频道里生活,一听到不同的声音,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和我知道的不一样,一定是错的。可我们从来没有换到对方的频道里去感受和了解。因此,我们也错过了很多精彩和有创造力的时刻。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
探寻式对话很有意思,我们听到了一个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观点,我们会思考,为什么对方会有如此不同的见解呢?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接着往下听,然后思考背后的道理。这时候,真正地倾听才得以发生,因为我们“听进去”了。
很多时候为什么我们听不进去他人的意见,因为我们不认可,认为那是“说教”,所以大脑也会排斥它们,我们也无法深入去倾听,甚至不会在对方的立场上来思考这件事情。
从排斥到接受是个修炼的过程。过去,我们时常认为这需要很多时间的积累才可以体会并做到。但其实,如果了解了倾听背后的规律,有意识地进行调整,通过刻意练习,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这种能力。
这时候,有意义的事物才不断生发,1+1>2。
我的+你的=我们的。真正的学习者都明白这个道理,找到在自己的认知边界,不断地完善和严谨。
当我试着接纳时,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集体创造力给了我们更多可能性。当我们放下旧认知和评判时,我们不仅能学习到其他人的智慧,还能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