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治理成效关系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国家繁荣的大局。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坚持党建引领成为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善治”的关键密钥,开启了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筑牢红色堡垒,夯实治理根基。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桥头堡”。在边疆民族地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至关重要。应优化组织设置,在偏远村落、牧区、边境哨所等关键节点建立健全党组织,确保党的工作无死角。通过选优配强班子成员,选拔熟悉民族文化、懂双语、政治素养高的党员干部担任带头人,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例如,在一些边境村,党支部带领群众护边戍边、发展特色产业,党员带头巡逻、帮扶困难家庭,让党组织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工作优势,为“善治”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使党的旗帜在边疆大地高高飘扬。
凝聚民族同心,绘就和谐画卷。边疆民族地区多民族聚居,促进民族团结是基层治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党建引领要贯穿于民族工作全过程,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党组织积极搭建民族交流平台,举办民族文化节、民俗交流活动等,增进各民族间的情感交流与文化融合。同时,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发挥他们在沟通民族情感、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独特作用,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团结奋进中共同参与基层治理,以和谐稳定的民族关系为“善治”添彩助力,守护好边疆地区的团结稳定大局。
激活发展引擎,增强治理动力。发展是解决边疆民族地区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也是基层“善治”的重要支撑。基层党组织应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精准定位产业方向,通过“党建+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特色农牧业、生态旅游、民族手工艺等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在产业发展中,党员带头示范、提供技术指导,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如某些边疆地区凭借独特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党组织引导村民开办民宿、经营农家乐,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经济发展了,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更高,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在繁荣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秉持法治精神,护航治理秩序。法治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准则,在边疆民族地区尤显重要。党组织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民族语言和文化习俗,将法律法规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传播到家家户户,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党员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依规处理基层事务,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完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邀请法律专家、司法人员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基层治理,营造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治理环境,让法治之光护佑边疆民族地区长治久安,为“善治”提供坚实保障,确保基层社会在法治框架内有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