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道是“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一个人,就该时时刻刻去反省自己,同时想想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头,然后戴多大的帽子。福气,并非是天降的,而是自己求来的。
何谓“自求多福”?其实,这并非是贬义词,而是实实在在的,有着积极导向的褒义词。要知道,自己求来的福气,才真正属于自己。
有一位农民上山问禅师:“我人到中年了,还是干着最苦的活,吃着最糙的饭,睡着最硬的床,难道我一辈子就只能那么倒霉吗?”
禅师听了后,笑道:“来来去去,皆是缘分。酸甜苦辣,皆为经历。凡所一切,皆由命定。福祸无常,人力维艰。”
其实,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本就是一种缘分。任何美好或者悲伤的经历,也仅仅是经历罢了,感悟完了就了事了。或许,天意以及人力,可以三七分。
当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后,自然就会明白,有一部分福气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而有一部分福气属于命运的导向。一切,都特别复杂。
人好命,天注定。或许,真正命好的人,会在五十岁那年养成这几个习惯。
02
习惯一:脚踏实地,眼观未来。
一辆马车,就算它跑得再快,也比不上汽车。而一辆汽车,就算它功率再高,也比不过火车。在这个世上,一直存在着“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定律。
对于“一山更比一山高”的行为,我们可以总结为这么一点,那就是“认清自己”。
人,唯有认清自己,才能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在踏实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眼观未来,看清世界发展的大势,方能将一切了然于胸。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非要做到活在当下,以及眼望未来呢?
活在当下,那是一种稳重的态度。可以说,你能有多沉稳,那你就能拥有多少的福气。同时,眼望未来,那更是一种格局。
你知道世界发展的大势,知道时代发生了什么问题,那你才能把握机会,或者明辨是非,避免成为糊里糊涂的韭菜。
03
习惯二:以身作则,发挥榜样效用。
一个人能有多大的福气,并不只是体现在自己的身上,还体现在儿孙当中。自己好,儿孙好,一家好,那才是做人该有的福气。
曾有这么一个家庭,家中的长辈观念特别端正,而且勤劳果敢,丝毫没有懒惰的心思。到最后,这个家庭在孙儿那一代便兴旺了起来。
孔子认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人,一般都会看着别人的言行举止来做人。尤其是看到好榜样的时候,他们都会刻意去模仿。你是什么人,那你的儿孙就是怎样的人。
在心理学中,有这么一个“模仿效应”。人,终究会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学习到这个环境所带给他的东西。
如此,我们可以总结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人到五十,好好地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如此,我们才能收获到一家的幸福。
04
习惯三:广积粮,求平稳,常安康。
历史上,朱升跟朱元璋说过这么一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无论你是想求安稳也好,还是想做大事也罢,都需要把基础打扎实。如此稳扎稳打,跟别人进行长时间的拉锯,甚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则要做到广积粮,求安稳,常安康。
所谓的“广积粮”,就是要好好地存钱。在这个复杂的时代里面,没有钱,或许我们啥事儿都干不成。
所谓的“求安稳”,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稳稳当当地活好往后余生。可以前进,那我们自然可以高歌猛进。可如果只能固守原地,那我们不妨求稳一辈子。
安康,那更是人们的心愿。在无常的世道里面,谁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谁先会到来。如此,平平安安一辈子,那就足够了。
05
习惯四:精明做人,谨慎做事。
有这么一个朋友,他中年失业之后,便想找工作继续干活。谁知道,他在网上看到了什么高薪的工作,听了某些人的成功学介绍,便花钱买了上千元的课程。
谁知道,他买的那些成功学课程,基本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一点用都没有。
如今,他亏了几千元,还依旧失业。这,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无奈。
人到中年,都经历了如此之多的事儿了,为什么我们还是做不到精明谨慎呢?
很简单,人还是贪心的。只要你跟他说哪里有钱可以赚,相信他就会噗呲噗呲地跑过去,丝毫不会有思考的能力。
这,很容易被人割韭菜,也很容易成为别人的盘中餐。
50岁之后,要树立一个观念,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赚钱的行为,都不过是别人割你的韭菜罢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