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观看了大量短视频,其剧情极具魅力,让我沉浸其中、难以自拔。为何会如此呢?这些短视频剧情虽复杂多样,但类型相对集中,常见的有屌丝逆袭、修仙者碾压世俗等。此类剧情能够引发观众情绪上的愉悦,这种愉悦本质上是一种情感释放,体现了情绪价值。
实际上,情绪价值往往是驱动人类行为的关键因素。例如,吸烟、喝酒这类看似有害健康的行为,却能给人们带来情绪上的满足,这亦是情绪价值的一种体现。又如,每个人都渴望快乐,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快乐却源于精神内耗,就像观看前文提到的网剧。
观看这些网剧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要探寻剧情走向。网剧巧妙地设置层层悬念,不断引出实力强劲的对手,却让他们在主人公面前纷纷落败。这种剧情极易使观众产生代入感,仿佛自己就是剧中主人公。然而,这种沉浸于虚幻世界的体验,尽管短暂,却让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感到迷茫,这种迷茫使我们与现实脱节,滋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幻想会让我们在沉迷中迷失自我。现实与剧情差异显著,剧中人物夸张的表情常令人忍俊不禁。但笑过之后,若深入思考,我们是否就像那被愚弄的小丑呢?
事实上,我们如同小丑般被海量信息所左右。这些信息,若能帮助我们拓展知识、提升素养,便是宝贵的财富;反之,则如垃圾一般毫无价值。当我们具备辨别信息优劣的能力时,就能做出正确选择,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益于自身成长的内容。
具备辨别信息的能力,能让我们在海量信息中保持独立思考,从而获取对个人成长更具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价值在于,它们能助力我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身处信息洪流中的人们,极易陷入麻木状态。这种盲目性会导致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错误决策,使生活变得混乱无序。
常言道:“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我们在做决策时,往往过于关注自身利益,缺乏宏观视角。这使得我们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做事时也显得消极懈怠。
然而,当我们以宏观视角审视事物时,即便面对同一件事,认知也可能截然不同。以现实中的工作为例,若仅将其视为谋生手段,我们便会始终以谋生的心态对待工作;而若将工作当作事业,乃至人生使命,工作的意义便不再局限于谋生,更蕴含着创造力。
这种创造力可将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尽管在现实中达到这一境界颇具挑战,但那些成功之人已将工作升华为人生追求。这一境界虽遥不可及,却真实存在,值得我们持之以恒地追寻。
常人难以跨越的高度,往往成就非凡人生。当一个人完成了常人难以达成之事,便会成为众人眼中的卓越者。我们多数人处于平凡之境,但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因视角不同,行为也会产生差异。
常言道:“人是否活得真实,不在于外在的修饰,而在于内在的涵养。”外在表象往往浮于表面,而内在涵养才是体现个人品质的核心要素。人活着就是为了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若缺乏这样的信念支撑,很可能在达到一定的人生境界后,便迷失了前行的方向。
人活着应当有目标,无论目标是什么,有了目标,人生才会充满动力。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目标,在青春年少的黄金时期,应勇往直前,在披荆斩棘中探寻人生目标,并努力实现它们。到了暮年,则应懂得急流勇退,在平和宁静中安度余生。
当然,人的成长永无止境,即便到了人生暮年,仍有许多值得为之努力的事。传承那些曾经的优秀品质,才是一个优秀之人应有的风范。事实上,并非每个人都能取得辉煌的成就,人生最大的成就,应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在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同时,让生命绽放出有价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