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务屯 该村南原有青泉寺的南务屯。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因地震起火将村庄和寺院烧毁,村民迁此建新村,取名北务屯。
北务屯名人(三)
石永澄字澄清,1892年3月2日生于香河县北务屯村一个较富裕农民家庭。其父石庭怀曾是清朝秀才,不再续求功名,在家经营农田,并教导石永澄弟兄读书。
石永澄弟兄一共六人。大哥石永龄,字梦浮,比他大17岁,其早年进学,也协助父亲督促引导几个未成年弟弟读书。石永澄在这个家庭中,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刻苦学习的习惯。1900年之后,国家兴办新学校,大哥石永龄考入了保定优级师范学校,三年毕业后回县,与人合作创办县立男子高级完小。这一年,13岁的石永澄便离开家乡到这座完小读书。当时他受到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的教育。由于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正处在危难之中,面对着即将被列强瓜分的祖国,石永澄满怀悲愤之情,从小埋下了“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拯救中华民族危机”的爱国主义种子。
1909年,17岁的石永澄考取了保定育德中学。在校期间,他接受了民主主义思想,并崇尚科学救国。
在石永澄即将华业的前一年,父亲辞世,兄弟分家,石永澄失去了经济来源。在逆境中,他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克服困难,更加刻苦攻读,终于在1914年考取了河北省公费生,被保送到香港大学电工系深造。其时去香港大学的河北省公费生只有两人,一个是石永澄,另一位是后来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刘仙洲。
香港大学的学生,大多数是英国殖民统治下的棕皮肤南洋人、黑脸的印度人和黄皮肤的中国人。在校学习期间,石永澄目睹了英国教员的傲慢和对弱国学生的任意欺凌,以及英国殖民者对香港属民的盘剥,使他十分仇恨和鄙视英国。毕业后系主任介绍他到英国和东亚、南亚一些英属国家去工作,他拒绝了。于1918年怀着一颗对祖国的赤诚之心毅然投入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又有人介绍他到英租界英国人开办的矿务局发电厂工作,又遭他回绝。为了报答母校,为国家培养人才,石永澄回到了培育过他的育德中学,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涯。那时,保定正是直鲁豫巡阅使军阀曹锟的地盘,有人介绍他到曹锟汽车队工作,石永澄认为这项工作是助长内战,又不肯去。在育德中学工作的第二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马列主义和苏联十月革命开始在中国民众尤其是知识分子中传播。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曙光。石永澄深受鼓舞,努力进行科学著述。这一年他的学术著作《静电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杜会的发展不依石永澄的善良愿望而转移,长年的军阀混战使时局十分动荡不安。一些知识分子也不惜出卖人格,吹牛欺世,拍马进身,籍留洋务,俯事权门;有的利用外语专长勾结帝国主义,帮助军阀购买军火,助长内战,从中渔利;有的借权势以炫耀自己,一步步由小丑变为巨奸。石永澄十分鄙视、唾弃这种社会风气,为维护自己的一身正气,他将自身置于政治之外,潜心研究学问,克己自修,不被利禄所诱惑。
1927年,石永澄到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前身)教物理课程。他想静下心来研究学问,培育英才,可事与愿违,军阀混战搞得他终日不得安宁,只好于1928年辗转到东北大学谋生。在东北,他又目睹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在满洲各地的侵略行径,时刻担心东北会被侵吞掠夺。果然,1931年9月18日,日军寻衅挑起事端,并很快占领了东北三省。石永澄绝望地随难民逃到北京。这时,他既担心国家危亡,又深虑自家的生计,因之一病卧床。1932年,石永澄迫于生计,再到天津河北工学院教力学。其时日军又增兵华北,《何梅协定》签订,致使华北沦陷。1937年,他刚到天津北洋工学院教书不久,芦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洋工学院校址迁到西安。石永澄以为国际社会会干涉日军的侵略,于是在天津闲住了一年,启盼时局好转,可希望破灭了。就在这时候,传来了八路军深入敌人后方抗日的消息,使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精神为之一振。与石永澄一起工作过的杨十三、齐国仁等相继参加了八路军吕正操部队。石永澄虽然因视力高度近视和身体素质太差而未参加,可他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身上,时刻盼望着八路军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
1938年,石永澄辗转到桂林广西大学教书。在这里,他学习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懂得了经持久抗战中国必胜的道理。1942年,日军进犯桂林,石转到贵阳。1943年,贵阳又失陷,他又转到重庆,在南京工学院的前身任教。在八年多的巅沛流离中,石永澄逐渐认清了国民党的腐败,痛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到1945年抗战胜利,石永澄才随校回到了南京,在工学院任教。1948年,他老伴得了关节炎卧床不起,要靠他照顾。到1949年7月老伴去世后,他一直孤单一人生活。其间,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六厅编辑主任找到石永澄,要他去做编辑工作,他没有答应。
在解放前,石永澄任教30多年,一直在动荡的时局中巅沛流离,没有过上一天安生日子。但他始终洁身自好,潜心研究学问,不为利禄所动;对于政治,他虽无力补天,也不浑水摸鱼、从中渔利、欺世盗名。
从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石永澄和广大人民一道告别了旧社会,过上了新生活。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这是我30多年来一直梦寐以求的社会,也是五千年历史上应该歌颂的社会。”“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是不可思议的伟大。”他虽是无党派人士,可积极参政议政。
1956年,史良先生曾亲自邀请他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并列席全国人大会议。后来他又当选为江苏省第二、第三届政协委员。
石永澄一生嗜书如命,对于名利钱财却十分淡漠。1957年10月,他65岁时提笔欣然写道:“攻读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1960年,他鉴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主动向组织上提出,每月只领50%的工资,甘心过着平淡、清苦的生活。
1966年,一场浩劫席卷全国,红卫兵多次到石永澄住处抄家,可一无所获。又有人强迫他写揭发材料。他平生刚直不阿,岂肯做陷害他人以保全自己之事!可在当时形势下,硬撑下去又没有好处。在精神极度焦虑之下,他一夜间视网膜脱落,双眼几乎失明。因为这他才逃脱了被强迫写揭发材料的厄运,可代价是惨重的。
石永澄一生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他的学生遍及国内外。他一生著述甚多,除前面谈到的《静电学》外,他还在应用力学、材料力学、弹体力学、动力学、静力学、金属力学、天体力学等学科领域有颇深造诣,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1969年5月11日,石永澄与世长辞,终年77岁。他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祖国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人民不会忘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