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我的奶奶

转眼间,奶奶已经与世长辞100天了。

去年深冬,恰逢我在北京出差。傍晚接到家里的电话通知后,我辗转高铁、顺风车......奔行千里,回到家时已是半夜。下车后我艰难前行,气温与情绪的双重加持令我瑟瑟发抖。我知道,奶奶就躺在那里......

就在一天以前,我乘坐夜行动卧高铁“特种兵”式返回山东,匆匆见了老人一面。想到了大概是最后一面,但是没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

第二天的事情,按照老家的习俗按部就班地进行。奶奶出生于旧社会大户,兄妹九人,排行最小。她的几个侄子、外甥,我的大伯,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奶奶最后一程。老太因病已卧床近三年,在八十五岁的年龄驾鹤西行,也算是得到了解脱。

印象中,奶奶是一位干练的旧社会女性。年轻时(约50-60岁),奶奶总穿一件人造棉的手工坎肩儿,套在内衬的秋衣外面。干起活来又干净又利索,用老家的话应该称为干活“麻利儿”。奶奶烙的“夹子火烧”(一种半圆形、薄皮带馅儿面食,类似于东北的“韭菜盒子”),面皮又薄又均匀,着实体现擀面皮的功底。她总是一次次、一笼笼地蒸好馒头,不厌其烦地给子女送去。

可能是那个年代女性的基本功,奶奶也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儿时,我坐在小板凳上看奶奶戴着老花镜穿针引线,用像极了扳指的金属“顶针儿”,费力地纳一双厚鞋垫,亦或是熟练地操作那部老式缝纫机。缝纫手工棉被更是小菜一碟。总之,我小时候的棉衣棉裤大多出自奶奶之手。直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抛弃了这种轻便但是臃肿的御寒衣物,才作罢。

奶奶热情好客。在爷爷买了一台VCD机后,我常被指派去邀请家属院里的其他奶奶,到家里观看山东吕剧的碟片。冬日晚饭后,山东吕剧《小姑贤》的片段,令我至今印象深刻。

奶奶还生得一副好嗓子,我愿称她为一位农民“歌唱家”。老家的小山镇,镇政府在每年的七一建党日会组织文艺比赛活动,奶奶一连几年参赛,小有名气。最拿手的还是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一年则是改编的快板书《老来福》。奶奶记忆力惊人,在60多岁的年纪能将近千字的快板书记得滚瓜烂熟——即使在离世前的最后一个除夕夜,在已是认不清全家人的状况下,仍能念一首当地老人间流传的佛歌为后辈祈福。

仍记得在我幼儿园时代的某年夏天中午,天气闷热,蝉鸣阵阵。我午睡醒来,奶奶正在用那把宽大的蒲扇给我扇风。大概是我睡了多久,她就扇了多久。之后,则是送极不情愿上学的我去幼儿园。画面清晰,恍如昨日,我仿佛还能透过那时的木质玻璃窗,看到当天耀目的烈日。

清明节时,奶奶会给我染红红绿绿的鸡蛋、鸭蛋,装在清明节的新鞋里(老家有清明节给儿童买新鞋的风俗),有时则是更大的鹅蛋。春天时,爷爷奶奶带我到田野间挖“苦菜儿”、“荠菜”;夏天时,爷爷骑摩托载着我和奶奶到附近的水库钓鱼,晒得我皮肤疼;秋天则是到地里扑蚂蚱,扑到的蚂蚱用狗尾草的梗儿穿成一串儿,亦或是装在矿泉水瓶里带回家;有一年我生病,可能要做个小手术,奶奶带我到隔壁村的四姨奶奶(奶奶的四姐)家,请一位穿着藏蓝色老粗布短衫的“神婆”为我诊治。这位神婆奶奶拿着小锤儿在我身上患处敲啊敲,我则在忍不住偷笑......最终还是没躲过小手术......在这样的00年代,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家属院的冬季,各家靠各自烧煤取暖。因此,入冬后买煤、卸煤也成了各家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2005年冬季的一天傍晚,我放学回家看到奶奶倒在地上。原来是卸煤的剧烈劳动后,奶奶突发脑溢血。虽然救治及时,但也落下了偏瘫的毛病。自此,奶奶开始了患病的晚年生活。

工作之后,我常年在外。有一次离家,听到有人在远远地喊我的乳名。回头,奶奶在四楼的阳台向我招手,我让她赶紧回屋。我回到住处之后打开背包,赫然发现夹层里放着一把儿冬枣,原来是奶奶偷偷塞给我的零食。多大了,还是被当做小孩子对待;同时想到长大之后,与老人渐行渐远,我不禁泪目......

斯人已逝。这些文字,我断断续续写了三个月,谨以此缅怀。

乙巳年暮春 济南

2025-03-29 发布于公众号“潍水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的人可能看不懂文章最后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我是汨罗人,用我们汨罗方言叫奶奶就是(āi jiě),是不是看着自己的...
    生而为人czz阅读 1,173评论 1 2
  • 下班后到父母家坐坐,聊着聊着,父亲竟然说我们都是他养大的,言下之意母亲没有半点功劳。 做为一个男人,也不知道父亲是...
    Y慧心阅读 218评论 0 11
  • 2019.02.16凌晨四点多,我亲爱的奶奶去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举家悲痛!老天爷啊,为什么这么快带走我...
    哆啦游阅读 217评论 0 0
  • 上周末上了心理学课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词“完形”,释义为每件事情要有一个了结,不要留任何缺口。 人生中会遇到非...
    灿烂阳光下的麦穗阅读 230评论 2 2
  • 一 土地下户了,挂在村口大槐树上的那口钟,虽然没有下岗,但早已退居二线,成为回忆,成为历史。生产队长再也不用领着全...
    一桶泉老孙阅读 4,708评论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