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情绪支配一切,不管你曾多少次使用一种特定的技巧或风格来制作图像,都应该给自己一定的空间来打破原来的界限,并且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不断出新,来增强你的认知。”
—— 伊恩.米勒
提到哥特风,你会想到什么?颓废,阴暗,扭曲,叛逆,堕落?抑或高耸入云、阴森诡异的哥特式大教堂,光怪陆离、惊悚恐怖的爱伦.坡短篇小说,朋克风的重金属死亡音乐,张着血盆大口、面色惨白的吸血鬼病容?
时至今日,哥特风以其特立独行的风格,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除了欧洲古典风格中“拿来主义”的表达方式之外,还融入了魔鬼,偏冷门宗教,死亡,重金属,蒸汽朋克等元素。就像一只巨大的蓝鲸,吞噬着一切可以令自己更为强大的文化因素,只要它足够暗黑,足够阴郁。此外,它表达的意象并不能够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态度,而更像是反讽主义。
生于上世纪中叶的伊恩.米勒正是这样一位将哥特风进行到底的英国奇幻插画家。在他很小的时候,服务于英国电影业顶尖戏装设计公司的母亲就鼓励他从事艺术行业。也正是得益于从小耳濡目染的电影业,对他日后的插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童年时的伊恩已经十分早慧,常常用彩色铅笔或画海报用的涂料来描绘法老之类的古埃及人物。其后不久,他又沉迷于美国牛仔及印第安人,先后就读于诺斯威奇艺术学院与伦敦圣马丁艺术学院。这一时期的他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功底,毕业后便开始专业插画家的工作。
《鬼蜮》一书收录了伊恩300余幅代表性插画作品,可谓是他出道50年来的心血之作。
书中分为《地狱之眼》《恶龙》《人类、怪物与机器》《古堡与王国》《绮梦与噩梦》五个章节。单从外封上看,就能感受到浓郁的哥特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可以在书中看到他一如往昔的暗黑系艺术风格:哥特式、蒸汽朋克、迷乱、疯狂、惊悚、怪诞、阴郁、恐怖、噩梦,甚至死亡。
清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不乏对鬼的诠释,其中一则轶事中写道:“扬州罗两峰,目能视鬼,曰:凡有人处皆有鬼。其横亡厉鬼,多年沉滞者,率在幽房空宅中,是不可近,近则为害,其憧憧往来之鬼,午前阳盛多在墙阴,午后阴盛则四散游行,可穿壁而过,不由门户。”由此可见,“鬼”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不分国界与时代的。
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鬼,伊恩在他的幻想世界中赋予了鬼更多的元素。伊恩笔下的人类是悲观厌世的,魔鬼是目空一切的,怪兽是张牙舞爪的,机器是冰冷无情的、古堡是阴森可怖的、就连植物都呈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荒凉颓败之感。种种荒诞不经、扭曲怪异的形态无一不在向读者传达着幻想世界中的不安因素,油然令人不寒而栗。扑面而来的死亡、毁灭和腐败的气息更是令人作呕。
正如本书序言中提到的:“恐惧和不安正是伊恩·米勒创作的永恒母题,他将我们害怕在梦中见到的东西猛烈地拉扯到现实中来,把那些人类讳莫如深的恐惧之物,一笔一笔地勾勒出来。”
此外,我们可以从书中比较明显地看出维多利亚时代的奇幻色彩和中世纪的美学思想对于伊恩创作生涯的影响。
中世纪骑士穿戴的盔甲和使用的冷兵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轰鸣的机器、仰天长啸的哥斯拉怪兽、巍峨高耸的神秘古堡,无论暮气沉沉的建筑物,还是会呼吸的生命有机体,在伊恩的画作中皆充满了诡秘可怖的暗黑元素。
在伊恩50余年的绘画生涯中,曾使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作画,油漆、木炭、彩色铅笔、针管笔、勾线笔、马克笔,甚至尝试将摄影艺术融合到绘画艺术中,也曾担任多部书籍、电影、游戏、动漫、艺术展的视觉设计师,这也为他的多元化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希望每一位读者在《鬼蜮》中,都能尽情感受到伊恩.米勒那无与伦比的艺术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