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正月,我去湖南祁阳县城拜访一位读过私塾的老先生--胜先生。胜先生其时已经78岁高龄,声音洪亮,热情好客。对我的提问也是非常认真地回答。言谈举止中还常常露出孩童般的笑容。大约1937年左右,日本人的飞机将胜先生读书的洋学堂给炸了。家里已经有哥哥放牛,9岁的胜先生在家没事可干,父亲怕他荒了少年时,就把他送去了先生那里读私塾。
刚上私塾,先生给了他一本《孟子》。读了一个月,胜先生找到先生说:先生,我能不能换一本书读?
先生问:为什么呢?
胜先生说:这个《孟子》我硬是读不来。我们湖南话讲“读不来”就是不喜欢、读不好的意思。
先生说:那你想读什么呢?
胜先生说:我想读《幼学》。
就这样,胜先生一年私塾,四卷《幼学琼林》读完了三卷,还学了珠算。这奠定了他一生的基础。这是后话了。
在民间私塾,基本上是有什么读什么、喜欢什么读什么。只是先生的心里非常清楚,这个孩子是该讲文字训诂还是讲历史经义。
原生态私塾适应人的终生受教育的需要,分为蒙学和经学。由蒙学到经学是私塾教育的大次第。教学内容的次第,历经二千多年的发展,有了蒙学教材、到四书,再到五经。这也就是《三字经》里面说的: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小学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在这里,我们看到,“训蒙”,简单说就是训练蒙学。怎么训呢?“凡训蒙、须讲究”。
小孩子刚拜先生学习,在民间叫做“发蒙”。蒙童的启迪,是非常讲究的。大家通常所理解的,比如:先生的选择要讲究、拜师要讲究等等。“凡训蒙、须讲究”除了讲究这些之外,另一个意思其实是:给孩子启蒙,是一定要“讲”的,并非一味地读经。不光要讲,还要究,“究”什么呢?其实,我们常常会发现。我们不究,孩子也一定会“究”,无数个为什么,直问道我们投降为止。
接下来,我们就讲讲原生态私塾的启蒙教育是怎样“讲究”的。
平江一个苦孩子,读了一年私塾,不得不外出讨生活,临走向先生告别。先生说:伢子,我送你三个字,够你一辈子用。说完,写了三个字给这个孩子:一个字是做,一个字是人,一个字是难。这孩子带着这三个字,离乡外出,闯荡立业。每每遇到困难,他就想:做人难;遇到被人误解,就想:难做人;遇到不理解的人事,就想:人难做。就这样,终于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一个“人”字,先生就撑住了他一生。私塾的识字教学有什么窍门呢?这就是私塾先生实施教学的次序了。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识”。
图画上我们看到了左下角有旗子、上面有两队人对打,右下角是戈,戈是一种武器,冷兵器时代,象锄头样的武器。这整个画面就是摇旗呐喊、挥戈相向,挺热闹的。
甲骨文和金文都是戈下面有个“言”或“音”。“言”的本义是人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在武器戈下面的言是表示武器的所有者,用个符号来表示这个武器是张三的、还是李四的。
“音”表示作战时击鼓鸣金的声音,用来分清楚该进攻还是收兵。整个字就是识别。不光要识别形状,还要识别动态指令。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识字”,就不是简单的认识这个字的形状了,还要懂得它的各种意思。这就是陈寅恪先生说的: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是一部史书。陈先生189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是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时,被称为公子中的公子,教授的教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纪录片《大师》之陈寅恪。
我伯父上学的时候,先生先教读一段,孩子会背了之后,先生就在另一个本子上写一个字,让孩子认。孩子会认了,就讲这个字怎么来的,本义是什么意思,后来又有哪些意思,这个过程中就有很多的故事、伦理、道德和历史。
所以,当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杨树达先生在他的《积微居小学述林》说:识字,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记识,也就是读书的时候,按顺序读到那个地方,还能记得怎么读;把字单个拿出来,不认识通常我们说的读“天书”大概就是这样;
第二层意思是认识,什么叫认识?这个字在别的地方出现,还能读出来,这个叫做认识。
第三层意思是知识。所有关于这个字的意思,来历,在经典中的应用,生活中的应用等等,先生尽所能教、弟子尽所能学。记识、认识和知识这三者合起来,就是私塾先生的识字教学。由此,或许我们能理解一些现实现象了:很多孩子读着读着,就不想读书了。为什么呢?因为只会认字不识字的孩子,读书就象喝白开水,读不出味道来。如果大家慢慢跟着徐老师,每次学一两个字,应该也会找到中华文字之的美。
除了文字的形状很容易唤醒我们的潜在智慧之外,它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扩展的意义也很容易提升我们的文字理解力和表达。其实,汉字的音韵也是很好玩的。我们来玩玩看。
大家试试看,说:笑;再来一次:笑;我们发现,当我们发“笑”这个音的时候,我们真的是笑着的;然后,我再试试看,说:哭;再来一次:哭。我们发现,当我们发“哭”这个音的时候,我们真的是愁眉苦脸的。
有的朋友可能不相信,那我们就来试试,苦着脸说:笑;不要紧,再试一次:苦着脸说:笑。哈哈,恐怕我们只能说:臣妾做不到啊。所以,私塾的文字教学真的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和我们现在的认字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先生教一个字就能影响一辈子。俗话说:人生聪明识字始,而不是认字始。对孩子来说,符号识别一点都不难,两三岁,认字上千也不是神童,但是,能做到私塾的识字,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我的小脚母亲,教给了我一生受用的知识。
一个只念过几年私塾的女人,在儿子6岁以前就教会他认3000个字,这个女子想必应有绝顶的聪明。杨振宁就是靠这样一个妈妈启蒙的。一个78岁的大科学家如此深情地回忆自己没有受过任何新式学堂教育的母亲,那情景确实是让人感动的。
杨教授学的3000字给了他一生受用的知识,与他母亲用私塾方法教识字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
我曾经聘请过一个物理退休老教师。他说他在物理教学上取得成绩的诀窍是给初中生上语文课。物理课最难的是对概念的理解。这位老师教速度,就先教大家什么叫做“速”,再讲什么是“度”。两个字讲完了,孩子们自己就把速度定义出来了。不光速度,什么高度、温度、长度、加速度等都明白了。
可见,中国人其实是天生的教育家。
平江历史上有个九十岁考上举人的老童生,中举之后,写了一本感谢贴,分发给每个子孙,让他们明白自己九十岁还读书,不是要功名,而是在求道。感谢贴上写着每一个教过他的先生名字。排在第一位的先生,就是他的“字师”,也就是教他识字的老师。由此大家可以看到传统的先生的重要性了。一日为师,就像敬重父亲一样一辈子都敬重老师,是不为过的。
如今,我们喝个茶都要穿上茶人的服装,摆上一套像模像样的茶具,学一套泡茶的程序、姿势,甚至还要放上音乐来增加喝茶带来的仪式感。而私塾的远去,恐怕也永远带走了学习的仪式感和对学问的敬重感。
私塾先生收弟子,意味着彼此的责任。
伯父六岁上私塾,是爷爷背着去的。爷爷带着伯父对着孔老夫子的圣像三跪九叩,然后对先生三跪九叩。尽管第一年没学什么东西,但爷爷并不认为老师没教好。第二年,继续上学。认真地读了一本《百家姓》,还学了珠算。后来有本《三字经》,是点了夜课学的。伯父一生就上了这点学,却成了一方乡绅,人大代表;也养成了一辈子的好习惯:每晚洗漱完毕,就练毛笔字,看看书,然后再睡觉。
伯父曾说:中国人的书越读越少,外国人的书越读越多。仔细想来:大概就和这种教学方式有关。虽然只是识字,却给了你理解万物的基础,思考的整体工具,启发了先天的智慧。这种一门深入、一通百通的功夫,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吧。
平江私塾的先生收弟子,也一样。拜孔老夫子,三跪九叩;拜先生有三跪九叩,也有一跪三叩;现在,顺应时代的变化,也有用鞠躬的。不管怎样,这一拜,是诚意的,更是正心的。
如今,这样的先生已越来越少了。我们是否可有些抢救保留的想法呢?
我第一次用私塾的识字方法和我的家长朋友们分享后,她们说:我们大人每次都有这样的课吗?从这样的教学次第和效果来看,我们的家长朋友已经开始对文字教学有感觉,希望群里的老师们也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实践,一定能给到孩子们一生受用的基础教育的。
徐老师根据这十三年来的研究和实践,也对我们的蒙学经典依据私塾的教学方法、原则和次第,进行了现代幼儿国学启蒙的教材编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探讨、试用。
好,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原生态私塾先生实施教学的次第问题。和上周的教学内容的次第合起来,也基本上把原生态私塾的第八大特征讲完了。
下一期,我们的分享故事是: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讲述原生态私塾的亲师关系。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