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株洲参加活动,初次见面的王亚送册《一些闲时》。里面是闲人所热衷的事,棋琴书画,茶酒音画,无不在她的笔下成趣。这个时代,常见的女子,不是女汉子,就是粗俗写在脸上,像王亚这样的少了。在株洲我还遇见月照花林和舒凡,她们都是爱书的女子,让这个工业城市多了一些闲适。
第一次到株洲,朋友建议去景区景点逛逛,“总不能白跑一趟”。这当然是对于热衷于旅游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难得的机缘。只是像我这样懒散的人,爱好行走,不去那些地方也罢。看看朋友,喝喝茶,就已足矣。
有几个晚上,在湘江边上行走,也不是为了看风景,只为了那边的一拉溜的旧书摊。灯光不是特别显眼,需要蹲在书摊前,才能看清楚一册册书的封面。但见好些个书摊上都是如此寻觅的人,可能没有多少珍本秘籍,但能寻见一两册,也就足够开心。我找见一册《南京民间药草》,药草与植物学,再参照当下的植物记,大致可以领略一地的植物、环境的变迁。又找见一册《青年诗选1981-1982
》,诗集里面选有株洲文化名人聂鑫森先生的两组诗歌,刚好是下午在他的“无暇居”度过一个下午,真是美好。
可能我们对工业城市都不大感冒,总觉得机械时代让人类社会丧失了一些美好。所以才有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里的感叹,他预言以摄影(包括电影)为代表的机械复制手段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艺术的认知方式,并预言机械复制的手段将最终消解古典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权利将从“专业人士”手中解放出来,成为普通公众的一般权利。
艺术在今天日渐庶民化,但生活却未必是过得优雅,为了生活东奔西走还是每个城市里的大多数。在株洲的几天里,随意逛逛,不管是逛图书馆,还是走读规划展览馆,都觉得城市变得的同时,个性也在逐渐丧失。有天晚上,我跟朋友在神农湖边上散步,边走边聊天,虽然湖边的一些树木还没有成绿荫,感觉真好,城市不必高楼大厦有多少,要有人文气息可以供人呼吸,或许更为重要一些。
每次从不同的城市经过,都不会为这样那样的景点所吸引,宁可三五朋友聚在一起聊聊天,倘若再能一起逛逛博物馆、书店等城市文化空间,那就更美好了。可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旅行不是这样,路过一些有意思的地方也不大可能走进去,倒宁愿跟许许多多的人挤在景点里,打望,那是盛宴,也是狂欢,却得不到更多的个体经验。
所以,在株洲的时间,大量留给街巷、食肆、书摊,我总觉得这样可能更好地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作家胡竹峰在《一些闲时》的序言里说:“窗外世界,风吹草木,云如棉朵,闲翻《一些闲时》,翻出欣欣向荣的一纸绿意,高兴。”这也是旅行的意外收获。想想,在株洲遇见几位爱书的女子,也是闲时的风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