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母三迁


论孟母三迁

染苍则苍,染⻩则⻩,色依入者变,不可不慎。

”昔孟母,择邻处“,此事自古而传。世人皆称”诸大丈夫身后必有一女“,此话可能非适于诸 位,然于孟子,此为必然。舍近墓,孟子嬉游墓间之事,遂去市,孟子嬉有贾人之事,又去, 迁至学官处,定居至此。童如净丝,五色染之,则呈五色,可为君子,可为罪人。孟子而后承 儒家之衣钵,终成君子,可以自之⻅其母之影。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句于孟母三迁,如完之回答。然时至今日,皆称业无贵贱之分,为 ⺠服务也。治丧,商贾,屠宰,于童之教为害。贾人斤斤计较,唯利是图,乃“小人”也,治 丧、屠宰甚为“鄙下,其三业皆为劳力者所为之鄙事。

又思至其师孔子。其徒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 圃。”樊迟去,子又以为其为小人,庄稼之事乃下等小人为之,君子应关心国计⺠生,心怀天 下、道义,而非行此事。

子⻓为李陵之事辩,受之牵连,入狱,感狱吏之辱,愤慨而言:”削木为吏议不可对。”狱吏残 暴险诈,无人性。择业分劳心,劳力,而儒家主张出仕做官,那自然为劳心之选,为劳力者之 奉养。

吾以为:一职乃一历练,历练岂不为砺?晋之元亮,不为五斗米折腰,固穷守节一生,于孔 子,曰:“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勤。”以田园劳动为基,成不同于 一般士人之高尚品节。所从之职,不为教育之碍,反为磨砺。

五色之丝,又可为真实之人生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