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晚上,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以前,也曾经看过关于教育题材的电影,但都不如这部电影给我带来更强烈的震撼。
或许是因为电影的开头就渲染了一种压抑的氛围。那“池塘畔底”的学校,昏暗的天空,枯黄的落叶,铁栏围住的校门紧紧锁着,还有初来乍到的学监-----马修老师所得到的冷漠的待遇,都引领着我想要知道这到底是一所怎样的学校,是怎样的一群孩子被比喻为像野牛一般狂野,无法约束,又怎么迎来了他们人生的春天呢?
我们听不懂法文,需要通过字幕来了解人物对白,听不懂合唱的歌曲内容,却懂得每次合唱时传递出来的快乐、纯净、和谐。这是一所寄宿式学校,学校里的每个孩子都是有着种种生活背景的问题儿童,他们有的自卑,有的孤僻,有的暴虐,有的充满愤恨。在这所学校里,犯错=惩戒。他们只要犯错,就会受到暴打,关禁闭,终日劳动等惩罚。学校像监狱和牢笼,学校里的老师认为孩子们不可救药,认为他们有着“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灵。”可是,马修来了,一个落魄的音乐家,被生活所迫来到这个学校做了一名学监。他用师爱,用宽容,用仁慈和善良,用音乐感化了孩子们一颗颗敏感而又脆弱的心灵,他们不是无药可救,而是缺乏爱和引导,马修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春天般的希望,春天般的温暖,春天般的未来。
马修刚刚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也对学校的环境和孩子们的种种恶行感到紧张和不安,他不知道自己要面临怎样的命运,他同样受到学生的捉弄和攻击,但善良的本性让他没有对孩子们进行惩戒,而是用宽容和爱袒护着每一个犯错的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们为自己的错误赎罪。渐渐地,学生们接受了他。当他发现孩子们喜爱音乐时,又力排众议组建了合唱队。他分析每一个孩子的音色,给他们安排合适的角色,激发孩子们潜在的智慧,让每一个孩子都渐渐认识到自己生存的价值。虽然合唱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种种阻挠,他却靠着自己的信念让合唱队存活了下来。有了合唱队,学校有了音乐,有了生机,孩子们从音乐中净化了灵魂,陶冶了情操,他们有了生活的目标和生存的意义。
合唱队给学校和孩子们带来了春天,甚至有了很好的发展,其他教师和校长也都发生了些许变化。就在马修对生活充满希望时,一场火灾让所有的希望破灭了,那个被诬陷偷了学校10万法郎而被关禁闭遭受暴打的孩子蒙丹,内心植满了仇恨,越狱之后放火烧了学校。虽然马修擅离职守带孩子们出去游玩保全了六十多个孩子的生命,但还是被利欲熏心的校长给解雇了。
他走了,穿着来时的衣服,孤零零地走了,没有一个人为他送行。可是一只只纸飞机从窗户里飞下来,一只只小手挥动着,孩子们稚嫩的童音合唱着歌曲。此时,马修是感动的,他的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还有那个总是在墙角等爸爸来接他的孩子佩皮诺追赶出来让马修带他走时,马修是犹豫的,但最终深爱孩子的情感让他带着孩子离开了塘底这个学校。
电影是以回忆的形式开始的。当时社会上有名的指挥家皮埃尔回来参加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佩皮诺给他一本纸页发黄的日记本。五十年了,从日记本中,他们的年少经历在回忆中徐徐展开。最后,电影又把两位老人由回忆拉回了现实,结束了影片。这部影片,没有香艳的美女,没有惊险的动作,没有暴力的刺激,却有音乐烘托着剧情的气氛,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马修只是一位普通的育人者,和学校的老师不一样的地方是,他有浓厚的师爱,是爱打开了孩子们紧闭的心扉,是爱唤回了孩子们的良知和自尊,是爱给孩子们带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孩子们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而问题儿童是折翼的天使,唯有爱可以给天使插上飞翔的翅膀。有了爱,还要有前进的方向,他给孩子们指向了一条健康成长的道路,让孩子们摆脱心灵的阴霾,在音乐的温暖里阳光成长。
电影结束了,但耳畔还回响着孩子们合唱的旋律。对马修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油然而生。那么恶劣的环境,有谁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呢?那么多问题儿童,有谁能带领孩子们走出阴霾,阳光成长呢?该有多浓厚的师爱才可以造就如此高尚的灵魂。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的法国,但是影片中所宣扬的主题思想,对于如今的教育来说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些问题学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更是难上加难。马修却能深爱这些孩子,从而挖掘这些孩子心灵深处的良知,增强他们生活的信心,让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影响这些孩子的一生一世,这是多么值得每一个为人师者学习和敬仰的地方啊。所以,我们要懂得,“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懂得“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我们的教育就会走的更深远,更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