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有感
这几天号称东莞一年中最冷的几日,但对有的孩子来说,可能是最温暖的几日罢。
今天上午第四节课评讲试卷之前,幻灯片上出现第一张图片,上面写着:上学路上。
“上学路上”是什么?
坐在暖气开放的轿车里,透过车窗看看外边的风景?
下车后走在人行道,东瞧瞧西看看熟悉的校外环境?
对于我们而言,上学是一件轻松而简单的事情:早晨起床,更衣洗漱,坐车上学,一气呵成。
但接下来几张幻灯片的场景完全不是以上这样的。
有的孩子,冒着严寒,穿着单薄的衣裳,踩在打滑的雪地上去上学。
有的孩子,得爬十多层楼高的陡峭的铁楼梯去上学。
有的孩子,凌晨四五点打着手电筒,摸黑去上学。
有的孩子,匍匐在悬崖边缘,小心翼翼地挪动着可能因为怕高而打颤的手脚去上学。
在上学的路上,克服一切磨难,因为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
最近有一张很火“冰花男孩”王福满的照片,这个孩子起床的时候,以为晴天,才穿了两件衣服便出门,从家到学校要走约莫一个半小时,中途还摔了一跤,到教室后,他的两边脸颊冻得像两颗桃子,样子呆呆的,经同学提醒,他才发现自己顶了一头的冰花,他却“一个鬼脸”带过。
冰花男孩放在九十九分试卷上的手,冻得像一双老人的手,可他说:“上学冷,但不辛苦。”
雨果说过:“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
我们这个时代,不足以说全然黑暗,但贫穷与艰难依然存在,儿童羸弱依然存在,但纵然羸弱的儿童,走在上学路上,是最可爱的。
我想起前几天阅读林良(子敏)的《一间房的家》,林良早年的房子就只有一间房间的大小,这就是他和他的妻子的家,房间外边稍远处的简陋小摊子就是厨房,下雨天得冒雨跑过去做菜,又冒雨把做好的菜端进屋,有朋友来只能坐在一张椅子上,吃饭的时候四方桌放在家里,桌子边缘堵到胸口,我觉得散文里的林良也很可爱,在我们看上去糟透了的境遇下,林良和王福满等孩子们都能守护住他们美好的品质,难道不可爱吗?
还记得十一年前的课堂上,彭老师讲了一个名为《一碗牛肉面》的故事,我依稀记得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儿子带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去下馆子,先找地方让父亲坐下,再对馆子老板大声说:“老板,两碗牛肉面!”在老板准备下单之前,他又小声补充道:“等等……一碗牛肉面,一碗葱油面。”
点两碗牛肉面是让父亲听的,实际上就是点了一碗牛肉面,一碗葱油面,牛肉面给父亲吃,葱油面自己吃,父亲摸着碗,把碗里的牛肉夹给儿子,儿子又偷偷把肉夹回给父亲,说自己碗里还有很多肉。结账的时候,尽管放在桌上的纸币又旧又破,却折得平平整整。
那时候,我体会到的是,儿子细腻孝顺的心,父子之爱,还有父子俩的尊严,物质上贫穷,但尊严上不会贫穷。故事带给我们的感动,这震撼的力量,至今还影响着我们。
现代大部分孩子可真幸福,不用长途跋涉步行千里去求学,不用因为生活的苦难而痛哭,更不会因为上学路上一时走神而丢掉性命。
我听过师姐讲的一个悲伤的故事,她说她可能这辈子都不愿意再回忆去支教的故事,那一次她和朋友们去山区支教,在回来的那一天,有个孩子不小心掉进河里,就这样没了。
人世间的困难、苦难,我们在课堂上了解到的,终究只是冰山一角,但存粹以享乐主义活在这个世界上,那是猪栏的理想。
大二下学期的教师口语考试,考的是主题为“难忘”的演讲,大多数人讲的是千篇一律的日常事情,但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生,据我们全班人了解,她一直都是口才一般,低调内向的人,可考试的晚上,她的演讲却打动了我们全教室的人。
她是走学校绿色通道的贫困生,曾在课堂上给我们分享她就读的小学,是一间大概只有两层楼的简陋的水泥房,不大平整的水泥地上插上五星红旗,就是升旗台,而她的妈妈,是个完全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却能够把四个孩子全部送上大学,她的妈妈是一个伟大的母亲,所以她难忘,她从山村考上大学改变命运,所以她难忘。
考一所公办大学对资源丰富的城市学生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像她这样的孩子,可是赌上了自己过去所有的运气和努力。
她用演讲向我们证明,她,还有很多像她这样的孩子都明白,考大学不是为了享受四年舒适悠闲的大学生活,是人生的洗盘、命运的逆袭。
上了大学以后,会发现身边不乏这样的同学,我相信,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用心求学的孩子,我们也会竭尽全力,用大学的温暖,弥平他们过往的苦难。
人非工具,人与人工智能最大的区别,是因为人是充满感性细胞的生物,人工智能的情感是程序设定好的,我们不断地存活、感知、体验,我们既能享受生活,也能体察人间的苦难。
我是那么笃定,阳光慷慨,照耀在每一个走在上学路上的孩子的身上。
201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