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诗人罗•勃朗宁说:“一个人一旦打响了征服自我的战斗,他便是值得称道的人。”
01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当我跑步时,我在谈论什么》谈及,三十五年来,他每天跑步10公里,每周大约要跑60公里以上,而每年他都要参加一百公里以上的马拉松比赛,他说,跑步如一日三餐,从不间断,他作息极其规律,每天清晨5点起床,早上10点前就寝,早上写作,下午读书或是听音乐,因为这个习惯,二十几年来,工作顺利,效率甚高。
可是,与此同时,他也几乎没有任何夜生活,拒绝很多应酬,有些人还为此动怒光火。可是,他说,无法做到八面玲珑,四方讨巧。人生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能量,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心中不制定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
其实这就是自律的能力,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人生为何没有超越,我们终究很多时候是败给了自己的惰性,那些好逸恶劳、贪嗔随性、自私自利、吃喝玩乐的人性本能几乎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虽然看起来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人生很自由自在,没有限制和约束,可是那里的尽头却是虚空沉堕,如脱缰的野马面临万丈深渊,如断了线的风筝最终悬空坠落。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曾经就说过,
人生归根结底并不是上帝赐予的一件礼物,而是人人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美国杰出的心理医生派克在上个世纪跟随跟随美军驻扎在日本冲绳岛,通过几十年的研究,他发现,人生本来就困难重重,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一旦我们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但是如果认为人生总是舒服和安逸的,对于困难总是逃避和抱怨,那么,极有可能会成为心理疾病的根源。
因此,人生唯有向上,努力克服如重力般的沉重习性,才能赢得有质感、尊严和自信的人生,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获得自我的肯定,才能向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安全、情感归属、尊重的需要上升到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成为对社会用价值的人。
02
这便需要管理,需要自控力,需要耐心,需要自律。
有自律的人,不一定会获得成功,但是不自律,一定不成功,极有可能滑落进人生边缘的黑洞里,就像《猜火车》里那群叛逆的青年,试图在主流价值观边缘找到生存的可能,吸毒、嗑药、性乱,但最终还是痛苦重重。
自律就是一种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
那么,做到自律,美国杰出的心理医生派克所著的 《少有人走的路》提出,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推迟满足感;
二是承担责任;
三是尊重事实;
四是保持平衡。
这如何理解呢?
对于推迟满足感来说,大家可能都不难理解,其实考验的就是人的耐心问题,它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它意味着我们拥有更多的耐心和空间去让自己拥有策略性的分配能力,就像文中所说的,你是愿意一个小时痛苦加六个小时快乐还是一个小时快乐而后六个小时痛苦?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已经向我们揭示四五岁的小孩子就是否拥有了自律的能力,那些能抵住诱惑,克制欲望,等待实验人员回来的孩子在成年后的表现和成就远远大过那些及时满足和迫不及待的孩子,这些自制力差的孩子在同等智商的情况下,却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固执、孤僻、易受挫折、遇到压力就退缩的脆弱心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陈会昌说:
“小时候自我控制力和智商哪个对未来幸福生活程度的影响力更大呢?后来发现,不是智商,而是自我控制力。”
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注重及时满足的孩子,容易自我放纵,缺少耐心,脾性暴躁,常常与别人发生冲突,违反社会规则,因而也会失去获得成功的自我保障因素,更有可能就成为“问题学生”,成年后的生活极为糟糕、婚姻不幸福,工作也不稳定,精神恍惚,甚至是酒精和吸毒的爱好者。
轻度而言,我们似乎时常会有,买了好吃的,总要急不可耐先吃上一口,在衣服店买了衣服直接穿着走人,排队插队,情绪易怒无常,做事情总是容易拖延等。
意识到自己软弱,并不去战斗,而是自暴自弃,这大概就像米兰昆德拉所说,
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不自律,自堕落,就如人生不进则退。
那为什么这些孩子那么缺乏耐性呢?
派克说,综合因素很多,但,家庭教育是一个影响较大的因素。
如果父母都缺乏自律,总是说一套做一套,那么孩子只会模仿父母的做法,而不会去听道理,一个家庭可以穷困,也可以凌乱,但是如果小孩没有感受父母的温情和爱,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小孩子就无法形成“我是有价值的”的宝贵认知,那么,终其一生,孩子就会无意识中一直遵循着这个信念而活,制造种种的痛困,就像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一生》,由于小时候被父亲忽视,自我价值感低,一直都是讨好他人。
但,那些沐浴着父母之爱的孩子,他们会发自内心感激父母的爱,父母的珍视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懂得选择进步而不是落后,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弃,他们将自尊自爱作为人生的起点,这有着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价值。
二是,能自律,要敢于承担责任。
在《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中有句话说,
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作品中男主角托马斯虽然与特丽莎彼此相爱,而后结婚,但托马斯的背叛像连锁反应一样无可挽回,他似乎无法安于一段关系中,他需要更多的女人来安抚自己那颗无法安定的心,但又渴望维系这段关系,痛苦纠缠,相爱相杀,这种 “轻”毁灭和灼伤彼此的连接。
这里的重讲的就是承担的责任,如果说托马斯在婚姻中的背叛是轻,那么,特丽莎就是重,坚守责任的底线。
我们以为逃避责任是轻松的,可是内心的负疚感类似类似于自杀的能量,反而那些负起责任的人却感觉到付出的快乐和踏实。
轻,确实更难以承受,但是很多人却又本能随性,如飞儿扑火,追求那夹在毁灭缝隙里的光亮,如痛苦余光里的快感和幻灭。
责任感方面出现问题的人,派克指出,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神经官能症,也就是把很多责任都往自己身上强加,觉得都是自己不够好才会出现此类情况,而另一种则是人格失调症,这种就是把自己任何问题都往外推,埋怨他人和社会。人格神经官能失调症,则是埋怨完自己再埋怨别人。
所以,当我们无法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时,无法意识到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艰辛之旅,那么,根本就不太可能有自律这回事,因为,你本身就不想为你的人生负责了。
三是,学会自律,得学会尊重事实。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很容易用过去习得的经验和认知来判断和决定当下或者未来的事,这就可能无法保持客观的视角去解读当下的事,如此一层不变的态度,你的未来多半只是你过去复制的版本。
我们一定不要因为从小受到过伤害而停留在某个地方,一直用“过时的地图”移情于现在,并且无法放下自己的主观臆想和猜测,时时活在过去各种经历幻象的投影下。
夏夏曾经因为父亲三个月内突然病逝,她感觉受到了惊吓,生死离别的恐惧让她感觉到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可怖,于是,在交往的恋人中,只要对方健康情况不佳,她就会有非常多的恐惧臆想,在强迫性的观念强强加于对方,总是产生不必要的争执。加之小时候没有得到父亲的重视和珍爱,她的亲密关系几乎都无法长久维持,似乎总在试图证明,她就是不值得拥有
因此,学会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去面对一件事,当下的事,尽可能剥离过去旧有观念的干扰和侵犯,学会放弃和更新,就是在自律中让心智变得成熟的过程。
四是,学会自律,需要保持平衡。
自律需要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不能变成死板和刻板,不能走向某个极端,就像太过放纵,最后是虚空。要使得心智成熟,就须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责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机遇,不断自我调整。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断舍离。
心理学埃里克•艾瑞克森曾列举出人生八种危机,
人生从婴儿期到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只有放弃过去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顺利进入人生下一个阶段,否则,就容易停滞和不适应,导致情绪障碍和人格失调。
因此,在人生的某些阶段,要让自己获得新生,必须学会放弃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它可能是放弃固有的人格、放弃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或意识形态甚至整个人生理念,其痛苦之大可想而知。抑郁的价值就是一种提醒的信号,要对过去的自我和想法急需做出调整。
03
自律,让我们更有你主动的态度去面对这个残全不全、充满可能性的生命。
康德说:
自律使我们与众不同,自律使我们活得更高级,也正是自律,使我们获得更自由的人生。
康德的推理是这样的:
假如我们像动物一样,听从欲望,逃避痛苦,我们并不是真的自由行动。
为什么不是?因为,我们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
我们不是在选择,而是在服从。
但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不是被欲望主宰,而是自我主宰。
我想,这份主宰就是来自自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