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本章表达的观点是:孩子没有父母也能成长,并正常生活。孩子所处的小社会还有同龄人的影响更重要。
一、唐纳德和黑猩猩
凯洛格夫夫妇做了一个实验:在人类环境中抚养黑猩猩,他们把黑猩猩和自己的孩子放在一起,看看长大的黑猩猩能否获得人类特有的能力。他们自己的孩子唐纳德和黑猩猩“瓜”生活在一起。瓜在服从命令、用勺子吃东西、要上厕所等方面都超过了唐纳德。然而唐纳德的模仿能力更强。实验说明:人类和黑猩猩在前19个月没什么区别。
那么在19个月以后,人类和黑猩猩的区别来源于什么呢?作者认为人类与黑猩猩和猿猴的区别在于人类可以通过观察洞悉他人的内心。婴儿6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观察父母。婴儿一岁时,就可以通过妈妈跟陌生人聊天时的表情判断陌生人是否友好。婴儿一岁半的时候,就会用手指指某个东西,吸引别人注意。一位研究黑猩猩的专家认为,幼猿与人类婴儿最显著的差异是它们缺少人类婴儿那种与父母分享视觉喜悦的能力。
二、爱和战争
屡次战争是否说明人类从灵长类祖先那遗传了好战的本能?人类又是社会性动物,不喜欢离群索居,渴望社交圈子。为什么社会性的人类,总是在不停的跟他的邻族打仗?因为人类的社会性与群体划分息息相关。部落与邻近部落往往关系紧张,互相对立,但部落内部会同仇敌忾。
三、原始人类演化
人类有强烈的形成子群体的倾向,这些子群体的方言和其他特征是他们区别于其他子群体,最终形成自己的文化。比如有毛发和没有毛发的人,逐渐分离成两个群体,无毛发的我们就会向有毛发的部落发起进攻,直到消灭他们。
四、父母、孩子和演化
作者提出父母过度影响孩子不会产生好处的四点原因:
1 只向父母学习会阻止孩子学习社会中其他人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因为年轻人比老年人更有创新的观念。
2 多样性可以增强家族成员适应环境的生态机制。
3 由父母培养孩子没有演化意义,因为孩子不一定有双亲抚养他们。
4 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