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圣诞节对我来说,过得很有乐趣,所以至今还记得。
那年我读大三,八个同学挤在一间宿舍,名副其实的陋室。南京冬天很冷,晚上我们都“猫”在屋里,天南海北地闲聊。
忽然,有人听见有节奏的敲门声。“有人来啦!”大家静下来,都习惯性地归置一下自己的“狗窝儿”。
不出所料,进来的是两个女生。其中一个是团支书,来自山东的女孩儿。她公开宣布:“听说你们只会拆洗,不会缝补。有什么针线活需要帮忙吗?我俩保质保量完成。”
大家一听,马上来了精神。我和另外一个同样来自农村的河南同学赶紧拿出被面被里,还有棉絮,因为不是打好的棉套,所以需要里外都得用针线缝好。
大家一起动手,把四张桌子拼起来放在中央,上面铺上几张图画纸。就等“织女”出手啦。这是一副好看的画面:两个女生左右各一,开始展示她们的手艺。雪白的棉絮,多彩的被面,明亮的灯光,不知哪个同学还打开录音机,放上好听的磁带,轻快的旋律荡漾在屋里,男生有的找针线,有的递茶水,也有的饶有兴味傻傻地看着。气氛很温馨。
时间真快,不到一小时,两个被子就缝好了。干完活,我提议请她俩吃点东西。于是,有的去食堂“拿”棵白菜,有的去看楼大爷那儿要点挂面,还有的从隔壁找来调料,用大号电热杯煮面,放菜,放盐,点香油——盛出来尝尝,味道还真不错!女生热乎乎吃下去,都说男生厨艺顶呱呱,度过了别有意义的圣诞节。
如今,这件小事过去30多年了。现在的被子都是买现成的,而且都是弹好的被套,用被罩一罩,脏了洗洗被罩就可以啦,越来越方便,很少有人再做被子缝被子了。但每当回忆起来那时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特别是女孩们的懂事乖巧和乐于劳动,都觉得非常温暖,值得长久珍视。
(1997年12月23日刊于《天津石化报》,上传简书前文字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