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身的过程,很漫长,回头看看几个月以来写的几十篇文字,又有一种感觉,是过度的陷入了自我反省,在自恋的牢笼中挣扎着。
喜欢写作的小伙伴儿小时候都有一个作家梦,通过自己的文字来表达自我,影响他人,寻求认同,让读者在文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经常会有很多的困惑,每一个作家的经验与成长经历不同,他的文字中不可避免的,带有他的认知局限,情感套路,行为动机,那他们是如何突破自恋的牢笼,写出他人得以共鸣的东西呢?
以编辑编剧等等以文字为职业的人,博览群书,他们善于抓取热点,清晰的了解大众的审美,掌握人群在当下时代迫切的心理需求,不管是时评也好,鸡汤也罢,更不要说年轻人最喜欢的娱乐八卦,哪怕是有时充满专业词汇的论文,当主题博取了眼球,内容洞悉了人性,就不乏大量的读者认同,自媒体时代,写手之多,像咪蒙一样的公众号,更是脱颖而出,众人瞩目。
他们靠这些文字攫取了关注,得到了认同,同时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样的文字却不能不让人觉得奇怪,看起来好像是摈弃了自恋的成分,通篇的道理都是干货,占据道德制高点,用以操控他人的思想与行为,更像是为了纯粹的利益,去取悦揣摩他人的心思,就如同许多人认为的“情商高”一样,满满的“正能量”。
最近越来越讨厌看到这样的文章,有时候也会想,这些人文笔好,为何不沉下心来,写一部传世的好作品呢?
有没有一种可能性,是他们的自恋并没有很好的修通?
当一个人还需要从世俗的成功,外界的认可,收入的多寡,等等外来的标准里,寻找到自恋的感觉,当写作的目的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就会远离真正的洞见,失去自己的初心,为了纯粹的利益,进入满足自恋的牢笼。
我想,真正的艺术家,也是要满足自恋的,只不过,他们会不顾忌他人的褒贬,坚持自己的观点,观察生活时细致入微,体察情感时感同身受,洞悉人性时多维整体,描写出一个活生生的人带来的自恋满足,远胜于得到多少现实的利益吧,才华横溢的人很多很多,就像窦唯,就像朴树,他们坚守自己热爱的生活,热爱音乐,就能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快乐,那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自恋,表达出来,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共鸣。
世俗之人,躲不开柴米油盐,追求利益,也不算什么,好好练笔,博览群书,保持初心,我也期待自己早日挣脱,自恋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