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厕所听到一个妈妈在给小朋友打电话,问小朋友参加小主持人的活动,问的特别详细,怎么做自我介绍的,有没有按照她写的稿子来介绍自己?
有没有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说了以后老师有没有问问题?听到老师没问他问题,就很失望地说老师有没有问其他人?这通电话听不出来是对话,小孩只是偶尔说下:说了或者不记得了。
而妈妈却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提问,好像这些问题在她心里已经盘旋了很久,趁着上厕所的间隙迫不及待地问出来。
说到最后,向孩子表达了她让参加小主持人活动的初衷,比如参加小主持人活动就像学习语文或者数学那样,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不要胆怯害怕。
通话的过程中小朋友挂了2次电话,每次妈妈都再次回过去,继续上次挂断时的问题;点了2次呼叫保持,最后也是果断地挂了电话。
我作为一个偷听着,在坑位上觉得很是窒息。第一次作为一个旁边者看妈妈与孩子的交流,我仿佛看到了那个焦虑的我,事无巨细地安排一切,强势地想知道孩子不在我身边时所发生的一切,在意别人对孩子的态度。
那么孩子是什么状态呢?他被迫着去交流,所以他心不在焉地听着你的问话,你问的那些问题,很多他可能都没有答案,因为他未曾在意那些细节。你那些苦口婆心地诉说最后可能没有一句听进去了,只是让人迫切想结束通话。
作为妈妈的我们,有时候需要反思下我们的行为,孩子需要的可能是尊重和倾听,问问他喜欢这个活动吗?问问他对这个活动有什么看法?在此基础上再表达自己的看法,达到有效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