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纯属巧合,如果是正式上映,还真说不好会不会去看,大约不会,按照目前的忙碌状态来看。
看完松了一口气,颠颠跑去豆瓣评分,才知道原来没上映的评分会不计入数据,默默关了界面等着上映。本着没上映不剧透的原则,本文没有直接剧透(嘻嘻嘻)。
总觉得给8分有点高,给6分有点亏,所以平均7分刚刚好。
(文中评分全来自豆瓣)
第一次在看各大电影评价平台分数之前给分,心里没底气啊。有点小担忧,万一我预测到了未来的分数怎么办(请完全不要担心,这件事情,并不太可能)。
在火车上写了几句话,也不知道是不是写的这几句话是在太吸引人,隔壁大叔一直在瞟我的屏幕,腹诽之后关了电脑。然后这篇文章拖了……今天第5天。该忘得都快忘干净了。
众所周知《“大”人物》翻拍自韩国电影《老手》。
原版中我认识2个演员,第一个是刘海镇,不帅、甚至一眼看到还有点丑丑的大叔。看过大叔演电影的,大约会觉得这个人演技说可以是相当好。上一部看刘海镇先生的电影,是不久前的一次刷剧之夜。硬盘里有一部大概存了一年以上的高分韩国电影《出租车司机》(一部在韩国上映引起剧烈反响,国内各大平台被封的电影)。
第二个是刘亚仁,因为前不久的一部《燃烧》火的一塌糊涂,据说演技很赞。不用看其他的,赵泰晤的形象,就足以证明刘亚仁是实力派的。
当然,我认真地看完了《老手》。幸好官方提示我《“大”人物》是翻拍,否则我一定认为它是复制粘贴(此处有间接剧透)。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已经翻拍的原因所以没有引进《老手》。
先看一眼演员表(部分),名字很忠于原著,挺好记。
说几点我不太懂的地方,和一点点理解。
1.为什么主角刑警叫孙大圣?
以“大圣”之名,来突出所谓“大”人物。一个普普通通的刑警,却把一家龙头企业的黑幕揭开,从底层看顶层,总有一叶障目的问题。所以只能查“摇头丸”,不能动摇更宏伟的目标“官商勾结”。
我觉得,也是大圣和孙大圣都有颗侠义的、热血的、正直的心吧。
2. 赵泰晤为什么比赵泰更鲜活?
从开始吸毒、中间微笑着疯癫、到伤人人、游戏作乐、被抓,他的形象是一步步铺垫出来的。每一个眼神,从开始就进入镜头的一瞬间开始,渐渐地给这个形象一步步贴上一层层二世祖的证明。
相比之下,赵泰的形象处理显得特别单薄。毕竟是个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人,没学到知识,道貌岸然好歹要学一点的吧。从头到尾只想对赵泰说,不是所有的二世祖都是梗着脖子谁都不服,咬着后槽牙、用鼻孔来说话的。
3.崔京民和崔常务,哪个形象更值得拿来探讨?
崔常务吧。
人物设定稍有区别。崔常务是赵泰晤名义上的表哥,对于赵泰晤的父亲来说,将他作为赵泰晤身边的跟班+军师再合适不过,而演员演技十分了得,在人物的处理上,虽然是跟班的形象,但也没有丢掉他常务的身份。在工作能力和权力压迫双重表现下,角色是富有张力的。
和国内不同的应该还有非常明显的一点,崔常务本身就是为了帮赵泰晤出谋划策,纠正赵的不当行为而出现的。再加上韩国对地位的划分十分明显,代为受过是合理的设计。另一方面,崔常务是亲人,赵父设计他为赵泰晤顶罪,许诺的利益也说得过去。
崔京民则是赵父过去司机兼发型师的儿子,而他因为被孙大圣谐音成了“崔精明”,要是拿我家乡话做个谐音,是“忒精明”也符合他的角色设定。
但是在角色处理上,彻底设计成了一个跟班的形象,不说十分不精明,反倒很小人,并不具备什么能力。
在被赵父打的这个情节里,翻拍忘记适应一下中国人的心理。很少有人会在这种事情上直接对外人大打出手。
4. 点题这件事怎么看?
这个要好好说一说。《“大”人物》做的可以说是相当好。
看电影的时候,记了几句话:“我才不管你是什么大人物”“他们背后肯定有人”,好像还有一句,没记下来。这种非要、硬生生、强迫、不得不地点题,怎么看都像初中生写议论文“总分总”结构最后必须点题那种生搬硬套风格。
倒是有两句对话,全场都有点激动。
孙大圣:“他们背后肯定有人!”
张局长:“你怕什么?我背后还有国家呢!”
这大约是《战狼2》之后,我在电影院第一次感到热血沸腾。
5.怎么看崔常务(崔京民)顶罪前的场景?
崔常务顶罪前,赵泰晤脸上的笑有点“我就知道我再玩也有你兜着”的了然。而赵泰脸上却有点“你就是个小跟班,赶紧去顶罪”的幸灾乐祸。
但是在这个场景里,出现了一个非常中国化的事物:饺子。
北方有句俗语“出门饺子回家面”。家人出远门前,往往会包饺子,寓意“广交朋友”,而回家来往往是吃面,寓意“长长久久”希望远行归来的亲人能在家多呆几天。
赵泰、赵父和崔京民饭桌上出现的饺子,还是有一点中国味道的。
6. 演员看演技还是看颜值?
借用一句话:起于颜值,终于演技,毁于人品。
真不知道国内还能不能拍出来不用“流量”的作品。
大IP炒的火,流量明星火。火到不得不用“我就是演员”来证明自己是演员的地步。
一个个所谓演员,走到央视《国家宝藏》的舞台上,说话刻板,台词背不熟,没有底气。
在国外一部部剧被捧上9+的宝座时候,国内的最高分能上8.5已经是非常高了。
且不说美剧长久以来都是十分受追捧,韩剧平均分也在国产之上。国内好剧本其实真的不少,拍的好的,真的不多。
7.没有创新,真的没有未来。
观摩过韩国的几部电影,前面提到被禁的那部之外,还有《军舰岛》《铁雨》《七号房的礼物》《釜山行》《隐秘而伟大》。80年代韩国年轻人大多都有个香港电影演员偶像——好多韩剧里出现过张国荣。甚至这部电影都有点《警察故事》的味道。而现在中国年轻人,大多有个韩国电影演员偶像。
而多年来,国内的综艺抄袭、借鉴、购买韩国的还少吗?
最典型的:
除了环境不一样,除了韩国和美国比较哥俩好的原因之外,我总觉得应该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所谓创新思维的落后。
当韩国已经开始有三星、现代品牌的时候,我们还在追捧着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在我看过的不多韩国的电视剧电影里,演员手里从来没有见过一部iphone,请一水三星,国内哪个电视剧电影用了国产机就像是跌份一样不愿意。
也难怪,在鹿角巷门前排队的,90%是Over Size+AJ+iphone。即使现在华为、联想、大疆在业界越来越优秀,依旧得不到国人的追捧,这种行为在外国人眼里比起中国人不抱团,估计还要有趣。
大概也能叫做风水轮流转。
但是请别把崇洋媚外和师夷长技以制夷混为一谈。真诚的希望国人在学习的基础上,能有更多更多的新想法,抬不起头来,真的挺难堪的。
作为结尾。
沉积了几天的想法,还依旧能记得起当时给7分的原因。大概国内第一次把打击“涉黑”这件事放到明面上来当做一个故事来讲给大众听,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当然十分欣慰。有自行车已经不错,航母什么的,慢慢来吧,我还是充满期待的。
最后多说一句,不知道大众心里对翻拍的定义是什么,不久前看到一句话,大概意思是“翻拍不是照抄,完全复制原著,干嘛还看翻拍版,但也不能改编太离谱,那是借鉴不是翻拍。”还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