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次读这本书不同的是,这次我是带着问题和困惑来读,希望通过这本书能或多或少对我的心灵有所慰籍。
不知从何时起,或许是孩提时期,那时哭闹着要着自己不曾拥有的玩具,或者经常穿姐姐剩下的衣服而不开心,那时的我有了自己的小思想和小情绪。慢慢长大成人后,面对着名利的社会,和每天繁忙的生活,我的情绪和思想已不再单纯的限于吃与穿。名誉、标签等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大人对孩子的期待让我越发觉得人需要给自己包装…
从去年开始每天读书,这个习惯延续到现在。就像杨绛说的,书读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的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同时也让我了解到自己的内心有多复杂…
从知道父亲得病的这一个礼拜,我的心情跌入了万丈深渊,心不在焉,充满恐惧和害怕失去的心态让我从未真正了解过自己的另一面:原来我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我变得情绪化、愤怒、变得堕落,直到一场事故把我惊醒。
我才知道,我需要改变,需要从根源上去挖掘。原来我一直渴望这种改变,不是因为父亲的事情,而是通过这个切点,让我认识了真实的自己。
干嘛把自己弄得那么苦逼,确实该好好爱自己了……
抛弃小我,这个世界是什么组成的呢?
不仅是所有眼见的物质,连看不到的声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是某种有特定振动频率的能量。
因为与自己的生命源头没有联结,失去了能量的来源,所以不停地向外求取,以获得能量。更糟糕的是,和我们的同胞—其他的人,争夺能量。
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的振动,而观察者又会影响被观察者,所以我们创造了我们自己的世界。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情,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而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乐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那怎么样去应付我们种种隐藏的人生模式?
什么才是真我?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是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我们的本质就是:爱、喜悦、和平。
如何保持真我与身体一致呢?如何达到身体的联结呢?
任何能让你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助你与身体的联结,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状况。只要你能够专心地关照自己的身体,都可以成为一种冥想。
与身体对话、联结的最佳方式就是静坐冥想。
面对情绪,我们需要做的是臣服。
压抑多年的情绪,就像是黑暗的能量。唯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才能消融它们。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再往下看思想:
可见: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那该怎么做才能中立的对待我的思想呢?
倾听自己脑袋里的声音,做一个观察的临在。声音在那里,我在这里听着它、注视它。这份了解,就不是一个思想了,它是对你临在的一个感觉,一个新的意识的次元就升起了。通过这样的观察(倾听内在的思考、对话),你可以感觉到在那些思想下面的一个比较深层次的自我,一个有意识的临在—就是那个永恒的观察者。
通过“觉知”破除身份认同。
那如何才能心想事成呢?
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会吸引那样东西的那种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到最后,若菱的总结很到位:
其实…所有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着你的内在。
最终:我们还是要愿意去承认、接纳自己的阴暗面,能够看到自己的不完美,然后接纳它们。同时,能否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平共处,也是决定我们快乐指数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