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本来准备打开电脑查一个资料,或者学习一会儿。突然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新闻或者电视剧,然后想都没想就点了进去。等我们再次意识到自己打开电脑的目的时,已经过去好几十分钟了。
好像现在很多人很少能在一件事情上专注很长一段时间,注意力越来越不容易集中,思绪非常容易被一些事情打断,而且特别容易忘事儿。造成我们注意力不集中的元凶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许多人也许已经注意到了它的存在,但是无法摆脱,因为它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就是智能设备。
智能手机上都有记录屏幕点亮时间的功能,如果我们查看一下就会发现,自己一天居然有这么长的时间花在了手机上,却不自知。这不仅是因为我们需要智能手机来处理一些日常的工作,更是因为它带走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在它身上。
研究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很难在一件事情上专注十分钟以上,而这一现象在使用社交媒体越频繁的人群身上,体现得越明显。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夺回自己的注意力,将精力花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呢?今天介绍的这本《注意力》或许可以给我们答案。
1.注意力是怎么工作的
相信大家都在网上下载过东西,如果我们同时下载十部电影,可能需要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才能下载好一部,而剩下的电影会在差不多的时间下载完毕;如果我们一部一部电影分开下载,那么我们可能需要十几分钟就能下载完一部电影,总时长和一起下载相比,可能相差不大。
这其实和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相似。如果我们在短时间内同时处理大量事物,效率就会非常低下;如果我们一件一件事情单独做,则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某一项任务。
而且和电脑不同的是,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在切换任务的过程当中,会耗费额外的时间对新任务进行“适应”,就像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切换后台的应用一样,即使是再快的计算机,也需要一定的切换时间。而我们切换的任务越复杂,这种额外的消耗就会越多。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避免进行任务的切换或者多任务同时操作,这样才能保证效率。
但并不是所有的多任务并行都会降低效率。前几年大火的《唐人街探案》中,主角秦风在进行复杂思考时,就会带上耳机。这在书中也有相应的解释。
因为人的注意力更容易被突兀的声音、会移动的物体所吸引,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听到响声,大家都会往声源方向看去,所以想要专注工作,就一定要尽量避免这些事情。
在工作的时候,相比于耳边有嘈杂的声音,人们更倾向于听自己熟悉的声音来使自己专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在工作学习的时候听音乐,不仅仅是因为爱好,而是熟悉的声音可以屏蔽一些噪音,让自己更加专注。
2.如何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看看手机上的统计数据就可以知道,我们一天在每一个软件应用里花了多少时间。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绝大多数朋友们的时间都花在了微信、短视频、短文这些相关的应用中。这是为什么呢?
抛开微信这个用于交流的软件不谈,短视频和短文的背后,都有大数据算法的支持,平台通过我们平时的浏览习惯,不断为我们推荐我们喜欢的、符合我们关注点的内容,让我们可以不断刷下去。
所以如果我们发现我们在一个应用上花了太多的时间,不需要自责自己意志力不够坚定,因为这些平台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上瘾。这些平台背后有成百上千的工程师在研究我们的兴趣和喜好,如果我们想不沉迷,那就只有远离它们。
其实我们可以从这些让我们沉迷的软件中学习到一些关于注意力的事情。
首先是短视频和短文,他们的内容都非常“短”。针对现在人们没有办法更长时间专注的情况,“短”这一个字就让人非常“安心”,给我们一种我们随时都可以停下来不看的错觉。所以,如果我们要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一定要把内容缩短,将重点概括,用最精炼的语言,将内容输送给我们的受众。
其次,每开始一个新短视频或者短文,就相当于切换到了一个新的任务,而这种任务切换有助于人们保持警惕。又或者说,一个新的话题更能提高人的兴趣,从而吸引人的注意。
再者,就是要让接受信息的人休息。专注于一个任务会大量消耗我们的精力,我们没有办法无期限地专注于某一件事,而休息时间,身体在放松的同时,可以恢复我们的精力,并且这也算是一种任务切换,让我们在下一次回到任务中时,可以更加专注。
3.如何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大家都经历过学生时代,不难发现,虽然一节课45分钟,但是我们将注意力放在老师身上的时间根本没有那么长,很容易就被自己带的课外书吸引走。更不用说现在的学生们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跟枯燥的课文相比,在课上看看网页聊聊天,难道不香么?
但当我们知道只有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才能在一个领域中获得提高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就是做事时要排除干扰。现在这个社会倡导碎片化学习,但碎片化其实是一个骗局。我们有很多零碎的时间,虽然我们在零碎的时间中学习了一些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并不能内化成我们自己的知识储备。
想要将零碎的知识变成自己的,那就需要大块的时间进行整理,而这个过程,一定要尽量减少被打扰的可能。而最有可能打扰我们工作的就是智能手机。将它调整为静音放置在别的房间,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我们的干扰。
其次就是仪式感。许多著名作家和成功人士在开始工作前都有不同的习惯:削铅笔,散步,泡茶……而这些习惯可以告诉我们的大脑:我要开始工作了。所以,养成一个开始工作前的小习惯,更有助于我们进行长时间的专注。
再有就是刻意练习。注意力就像一块肌肉一样,如果我们不锻炼,它就会松弛下去。书中介绍的冥想就是非常好的锻炼方式,从一开始的几分钟慢慢增加到十几分钟,冥想可以明显提高我们的专注度。
写在最后
智能设备虽然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也对我们的注意力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我们不再抱着一本书看一天,也不再和喜欢的人煲一两个小时的电话粥,原本期待回家的节假日似乎也不那么令人期待了。
有时候放下手机我们会迷茫,不知道该做点什么,这时我们就应该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才是与我们自己有益的事情了。如果手机就是我们的全部,那我们的生活是可悲的。
在这个快速、浮躁的时代,反其道而行之的人更值得尊敬,也更容易获得成功。适时放下手中的手机,尝试回归“现实”生活,真正专注于我们想要专注的事情上,而不是工程师们为我们创造的“喜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