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古希腊人提了一个概念:phronesis,实践智慧。有人把它称为一种跟匠人手艺相通的人类已经遗失了的智慧,是一种默会和隐性的知识,如果在理论层面上讨论它的话,会越讨论越糊涂。
比如我们现在的这个问题:要往长远看呢,还是要关注于当下?我们既听说过“风物长宜放眼量”,也听说过凯恩斯的“我们不能总是从长远看,从长远看我们都是要死的”——既然都是要死的,办这个企业、做这个项目干什么?那一切都会变得无所作为。
那么,我们到底是应该从长远看还是从短期看?当你这样问的时候,已经偏离了方法进入了一种理论思辨。
芝诺的四大悖论
我曾经讲过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的四大悖论,其实总结起来只有一大悖论:从A点没办法到B点。你要从A点到B点就必须要先到达AB的中点C,但要到达C点的话又必须要到达AC的中点D……如此类推,因为条件不能满足,所以永远不断地有无数条件需要被满足,你就只能待在原地,A点也就无法达到B点。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但这是一种理论的思辨,甚至是一种诡辩。如果从实践角度来看就特别简单:从A点到B点走过去就行了——停留在理论层面真的是越想越难。
如何要长远又要关注当下?如何要做好工作也要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们生活当中要遭遇无数的这种“既要这样,又要那样”,导致我们在这两个选择之间无所适从,最后无法采取任何行动。
行动要在头脑风暴之后迅速跟进。